起订:1
发货:3天内
铁路尖轨采用中频淬火电源进行热处理的具体工艺
尖轨必须有足够的弹性与刚度,来满足其工作需要。圆盘采用中频感应加热设备进行加热热处理,如果工艺操作不当,淬火和回火温度不符合要求,易产生硬度不合格以及变形缺陷。其技术要求为:尖轨淬火后,其显微组织为索氏体十量的铁素体,淬硬层深度>10mm,断面硬度为34-38HRC, 表面硬度>320HBW。为满足上述要求,很多厂家采用中频淬火电源进行热处理,效果良好。
通常尖轨热处理采用感应加热淬火表面强化处理,采用降低工件移动速度喷雾淬火和先加热冷却小端,然后再移向末端的工艺措施来改进淬火质量,并采用尖轨淬火机床完成其淬火过程。中速:转速2-6m/s,单位压力100-1000N/mm^2,冲击负荷不大。为此设置淬火引轨夹具,采用液压缸升降支架对工件进行预弯变形措施,生产中发现尖轨淬火后畸变量大,弯曲变形高度达150-200mm,使工件校直量加大,甚至造成部分尖轨失效,同时畸变量大导致尖轨寿命减小。
分析认为,尖轨感应加热喷雾淬火生产中,工艺程序和参数调节主要靠手动调节,带来的操作误差、迟误等人为因素,使尖轨淬火后畸变量增大。加限位器控制则由于半轴长度方面精度不严,而间隙影响又敏感,难见收效。为此,我们把各参数的手动调节改为动态调节,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和迟误等不良影响,使尖轨的淬火畸变大大减少,弯曲变形高度为35-45mm,是原来变形量(150-200mm)的1/5一1/4,满足了技术条件和生产要求,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尖轨经中频淬火电源感应淬火后,其显微组织为索氏体十量的铁素体,淬硬层深度>10mm,断面硬度34-38HRC,表面硬度>320HBW,力学性能指标达到产品技术条件。b、对感应淬火丝杠,在保证硬度范围和淬硬层深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淬硬层深度和热影响区。更好的是此工艺适合大批量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大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
感应加热淬火过程中的几种开裂形式
您在使用感应加热淬火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钢制零件在过程中产生废品或在使用期间的实效。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淬火裂纹尤为重视。
那么我们就来介绍引起淬火开裂的原因,我们看这8种表现形式:1、原材料已有缺陷而导致的淬裂如果原材料表面和内部有裂纹,在热处理之前未发现,有可能形成淬火裂纹。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该裂纹两侧有脱碳层,且脱碳层中铁素体的晶粒粗大。
2、夹杂物导致的淬裂如果零件内夹杂物严重,容易造成应力集中,淬火时将有可能产生裂纹。
3、因原始组织不良而导致的淬裂(1)若钢的显微组织具有严重的带状偏析或化学成分严重偏析,在淬火时会引起极大的组织转变应力。再者,碳化物聚集处易发生过烧现象,因而使零件容易发生开裂。
(2)如果钢在淬火前残余内应力较大,在淬火时容易造成开裂,出现该情况的零件,往往存在晶粒粗大,有魏氏组织等现象。
(3)零件经一次淬火后若需返修,在第二次淬火前又未经消除组织应力,则有可能在第 二次淬火中产生裂纹,其裂纹往往沿着一次的淬硬层分布。
4、淬火温度不当而造成的两种淬裂(1)仪表的指示温度低于炉子实际温度,使实际淬火温度偏高,造成过热淬火,导致零件发生开裂。凡过热淬火开裂的显微组织,均存在着晶粒粗大和粗大马氏体,产生的裂纹主要以沿晶的形式存在。
影响感应淬火质量的几个因素
感应淬火工艺分析感应淬火提供了一种快速在线的热处理加工方法,其热,加热时间短,工件变形小,无氧化脱碳,易于进行局部热处理,实现清洁,与冷加工共线,实现“一个流”。
表面加热淬火,必须以快速加热为前提,即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工件表层加热到临界点以上并完成奥氏体化,而感应过渡区以里的心部则处于低温状态,继而冷却淬火,从而使表面硬化。
处理的工件具有更高的表面硬度和残余压应力,因而在扭转载荷下表现出更优异的强度和性能。加热时工件旋转,淬火温度在900~950℃范围内,用红外线测温仪测温。由于感应淬火可以选择的频率段较多,工频、中频、超音频、高频、超高频,硬化层的范围比较宽,且可以比渗碳淬火做的更深,因而强度更高。具有合理的静扭强度和性能。因此,在一些载荷较大的农机轴、半轴、乘用车的输出轴上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