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清代官方契约文书(清代诏书怎么写)
2023-08-02 22:11  浏览:38

清代官方契约文书(清代诏书怎么写)(1)

1929 年的时候,一批内阁大库档案差点被卖给了废纸厂,当作制作“还魂纸”的原料。所幸这批档案后来被抢救回来,现收藏在台湾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家学者通过整理后,发现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公文书。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当时清廷的“皇帝诏书”了,透过这些诏书,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

一、诏书的开头和结尾

清代官方契约文书(清代诏书怎么写)(2)

清朝诏书的开头、结尾与皇帝之宝钤印

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收藏的这批文物中,有留好空白,等待誊抄地诏书,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封诏书的开头和结尾。

在清朝时,当国家有重大事件或隆重庆典,例如皇帝登基、大婚、亲政、宾天、重大灾变等,都要由皇帝颁布“诏书”,将攸关国家体制发展的政令诏告天下,是一种具有规范性、体制性的宣导行为。清朝诏书的书写格式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以“布告中外、天下,咸使闻知”结尾。

清朝诏书的满汉合璧写法,左侧是满文,右侧是汉文

满族作为多民族统治的征服王朝,也要联系自己的语言文化,因此清朝公文一般同时使用汉文和满文,汉文从右侧直书到中间,满文从左侧直书到中间,诏书也采用这种满汉合璧的书写形式。

透过对照右侧汉文亦能掌握左侧满文的意思。当然,并非所有清朝公文都是满汉合璧,例如在臣子给皇帝的秘密奏折中,可能只用满文或汉文书写,而在西北用兵时,军情紧急的情况下亦仅用满文来核报军情。

三、公文书的传送

诏书先在北京中央隆重颁布,除了钤有皇帝宝印的宝诏(正本)之外,礼部会再制作若干誊黄(复本)。赍诏官会携带一份宝诏及若干誊黄,前往指定地点宣读,随后再将宝诏带回中央。各地接获宝诏或誊黄之后,要将诏书颁到日期以题本报部察核,如有需要也会再复制若干誊黄下传到辖区各地。因应路程远近不同,康熙四十二年 ( 1703 ) 时曾明确订定赍诏官赴各地颁诏往返的时限,例如从京师到河南、山西一带往返限 30 天。

当诏书送达地方时,并不是静态的展示,而是要透过宣诏官大声朗读诏书内容,即使是不识字的人民也能听闻皇帝的指令。

由于清朝国土实在幅员辽阔,到光绪时才有电报,在这之前只能透过实体文书传输,从京师到桂林来回就要 105 天,政治难免出现不同步的问题。例如地方收到皇帝遗诏后,要上奏表示自己什么时候收到遗诏、开始守丧,各地的丧仪制度会有所不同。

清代官方契约文书(清代诏书怎么写)(3)

勘合──用来证明赍诏官的身份、取得旅途补给(光绪十九年七月)

现今政府人员出差各地要带着护照或相关文件证明身分,而在清朝时赍诏官到各地传送诏书也要带着“勘合”这个官方文书,证明自己是政府官员。因为各驿站恐怕不知道赍诏官长什么模样,就需要以勘合为准。而赍诏官往返各地不可能带那么多行囊,因此各驿站要以勘合所记载的数量,提供应付的口粮、跟役和马匹,帮助赍诏官顺利完成传送诏书的任务。

清代官方契约文书(清代诏书怎么写)(4)

兵部火票──写着“马上飞递”表示要赶快传送诏书(干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五日)

道光十五年 ( 1835 ) 废除赍诏官的委派,诏书改由透过各驿站传送,但仍然需要一个官方的文件证明来传递诏书,这时就改用递送一般公文所用的“兵部火票”。在兵部火票的右上方,有汉文写着“马上飞递”,而右下方也有满文写着“马上飞递”,看到这四个字就知道要赶快跳上马儿把官方的文书送往目的地。而清朝一般诏书为日行三百里,最紧急的情况会明载“日行六百里加紧”,等于一天要骑马颠簸飞奔大约 300 公里,体能消耗与屁股疼痛程度难以想像。

四、公文书丢包事件

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历史上曾发生过公文书丢包的事件。乾隆四十二年 ( 1777 ),管理吏部的大学士舒赫德向皇帝上题本报告,在兵部火票明载“日行六百里加紧”传送的公文书,竟然送到遗失了!到了驿站只有看到兵部火票,却没看到背包里面的公文,舒赫德认为发生这种事情要来治罪,革职该地漫不经心的知县。

清代官方契约文书(清代诏书怎么写)(5)

大学士管理吏部舒赫德题本,报告公文丢包惩处一事(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十六日)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