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
困在「信息茧房」里的人,是如何逐步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动物资料
2023-10-02 18:32  浏览:46

这次,想跟大家聊一下“信息茧房”这个概念。

01、前言

在刷抖音、视频号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

点赞了某个类型的视频,如舞蹈类视频,马上会被推荐更多相似的舞蹈视频。

当你看了推荐的舞蹈视频后,会再次被推荐更多的舞蹈视频,从此陷入一种无限循环之中。

不仅仅是短视频,网络上的音乐、视频、新闻、游戏、甚至广告,都遵循这种模式。

大数据算法、个性化推荐,根据你的行为数据,推断你的喜好,推送更多“你喜欢”的内容。

无可否认,这是技术的进步。

算法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懂人性,对每一个人都投其所好,信息触达的效率也更高。

但同时,会让人们在同质化的信息内容里,逐渐禁锢在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

长期沉浸在同一范围的信息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会极大限制我们认知的提升。

本文将通过3700个字,带你全面了解信息茧房,帮助你识别、走出“信息茧房”!

02 、什么是“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教授凯斯·R·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一书中提出的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在信息传播中,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只关注使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

有人将此现象形象地比喻为“挑食”,人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只选择自己喜好的内容,不乐于接受其它领域的信息。倘若涉足新领域,也可能是出于“暂时有用“而已。

例如——

沉醉娱乐消息的人,对于历史方面的知识不感兴趣;

喜欢体育新闻的人,也难以跨界诗词领域。

同样,热爱国学文化的人,也没兴趣涉足动漫领域。

反之亦然。

由于信息茧房,你听到的永远都是你想听的那些声音,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内容,你学到的只是你认同的观点。

这会带来两个非常严重的后果:

① 个人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会逐渐丧失;

② 社会粘性也会逐渐丧失。

落入信息茧房的人,思维会被禁锢,觉得自己才是“正确”的大多数。

在观点碰撞时,看到有人持相反的观点,就会持鄙夷的态度对待,觉得自己才是正确的一方,而对方则是“异教徒”。

如果不知道“信息茧房”概念,很多人就会持续地受影响,更不用谈自行挣脱了。

甚至不乏专家学者,学习几十年,却仍然故步自封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信息茧房也会造成各种小团体,群体间封闭,互相抵触,常常因观点不同造成冲突,演变成群情激愤的互喷、观点撕裂、强制站队。

现在人们网络上在选择信息的自由度不断加大,形成信息茧房,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交流机会逐渐减少,容易脱离整个社会的发展,这些都大大减少了经验的分享,导致社会粘性会逐渐的丧失。

03 、"信息茧房”出现的原因?

“信息茧房”概念的诞生于PC互联网时代,历史渊源并不长,信息茧房出现跟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息息相关。

3.1 互联网技术激活了“个人行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信息获取行为更加主动。

每个人都是互联网中一个节点,互联网用户可以轻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每个用户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意见,个人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生产者,个体在网络空间里相遇和交流。

近几年“算法”技术的崛起,平台可以根据人们的习惯,推荐人们想要的东西,让人们从中获得满足感,甚至上瘾,促使人们有更大的欲望去使用它,圈定用户人群。

算法技术实现了“千人千面”的状态,满足了用户的偏好,但对于单个用户来说,其接触的信息持续性地处于“单人单面”的状态,用户深陷信息茧房而不自知。

人们沉浸在互联网世界的时间越长,在互联网上产生行为越多,越容易形成“信息茧房”。

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互联网技术“扩大了信息茧房的蔓延”。

2. “用户体验为核心”成为企业认知

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也造成了信息内容的繁杂与同质化。

人们的注意力,成为互联网平台产生效益的关键,每个平台都希望通过信息分发效率来获取人们的注意力。

所以,但凡聊到互联网产品,必然会提到“用户体验”。

为了让用户留在平台,必须提升“用户体验”!

用户喜欢什么内容,平台就给用户推送什么内容;用户浏览了商品A,马上给用户推荐同品类商品B!

所有的平台都想为用户精准的服务,用户因此被动地陷入“信息茧房”。

3. 以兴趣为基础的群体快速聚合

社交平台中各类意见的碰撞与聚合,使得兴趣为基础的群体快速形成。

例如,关键意见领袖,总能更容易聚集粉丝追随,形成一个兴趣群体,兴趣群体只讨论一个主题的内容,排斥其他无关主题。

例如,明星后援会,作家读书会,飞盘俱乐部,都是兴趣群体的表现。

加入兴趣群体,随之而来的是个人接受信息的“窄化”,自己为自己打造的信息格子逐渐形成,从而出现“信息茧房”的现象。

04 、有效茧房和无效茧房

前文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信息茧房的危害,信息茧房就是洪水猛兽,不得不防吗?

其实不是,信息茧房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世界丰富多彩,信息数以兆记,新的信息不断产生,旧信息不会消失,信息堆积起来,只会越来越多。

人的精力十分有限。即便全力去了解信息,用上一生,能了解的信息,依然只是冰山一角。

而且信息偏食是人的本性。在传播学里,有个理论叫“选择性接触”假说,即受众习惯于接触与自己原有态度、观点、立场相吻合的信息,而尽量避开与自己观点、价值观念相悖的内容,以求得心理的平衡与和谐。

有时候,信息茧房危害没有那么大。

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有这个概念的存在,警醒自己,打破无效的茧房,构建有益的茧房。

有效茧房

但究竟什么是无效、什么又是有效呢?

这好像也很难有个人人都认同、满意的标准。

有人认为的无效,恰是他人认为的有效,信息茧房也是一样。

娱乐内容,有人喜欢,也有人说这就是无效,说这让心情愉悦也算是有效,好像也有些道理。

可见,真正的合理“茧房”,要多带一双智慧的眼睛,保持一分自我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不被信息屏蔽和遮掩失去原本的聪明和理性,想中止或退出时可以禁得住诱惑,果断退出来。

不过也有人说,现代信息就是“鸦片”,不是你想拒绝就可以拒绝的。

“茧房”已存在,且你已然置身其中,你得知道如何让这个茧房合理、有用,对你有帮助。

无效茧房

这一般是指,外部施加给我们的茧房。

我们在网络上的所有“行为”,都成为平台为我们进行“画像”的依据。

平台希望通过我们的基础行为数据和基本信息,形成“用户画像”,为我们构建“信息茧房”。

平台认为我们在做的就是喜欢的,我们喜欢的也是需要的。

但很多时候,做的未必就是喜欢的,喜欢的未必就是需要的。

正如人们吃东西,好吃的、爱吃的,未必就是营养科学健康的。

这就是他人所为你构造的“信息茧房”,可能会让你舒适安逸,让你下意识消费,让你不由自主地“循序渐进”,痴痴缓缓地步入其中。

就是在这样的茧房中,你消耗掉了自己,这种无效的信息茧房,必须打破。

05 、如何避免“信息茧房”的影响?

那么,面对“信息茧房”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办?如何才能避免“信息茧房”的影响呢?

下面提供4个方法:

① 学会搜索信息,独立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人手一个,我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但真实有效的信息越来越少。

自媒体时代,接受的都是二手信息,我们要学会看到观点后面的事实,而非人云亦云。

今天39度是事实,今天很热是观点

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至少我们先认清事实的真假,再去评判观点。

学会独立思考,避免被动接受观点。

遇到不认可的观点,先不要去否定,而是搜索信息,了解背景和事实,再去评判。

② 放下手机,多读书、多写作

这个世界99%跟你没关系,关心世界没有什么卵用。

我们应该关心的,是我们的影响圈,

所以,我建议,把玩手机的时间放在读书、写作上。

读的书越多,就会理解越多不同的思维模式,越有助于打开“思维转换”的开关。

每本书,都是一套“思维模式,最好每年至少读20本书,并做笔记;有志气的人,可以考虑读50本以上。

③ 多与人接触

每个人看过的世界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与人打交道,就能学习到不同的人的世界观,与人交流,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才明白这件事原来还能怎么做。

跟不同的人聊天,尤其适合各行各业的高手聊天,你会获得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和智慧。

成功的人、失败的人、努力的人、落魄的人,不同的人生场景、个体的迷惘,欲望和挣扎,积累出不同的经验。

与这些人交流,能够帮助摆脱信息茧房,更加全面的看到这个世界原有的模样。

④ 行万里路

清末的农民没有机会出国,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我们就是第一。

城市的人不到农村,就无法发现农村的模样原来是这幅模样。

现在的专家不出门,就认为家家户户都能买的起房,都买得起车,找得到好工作。

每个人都自然而然的认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脑海中的模样。

旅行,能给你逃出“信息茧房”带来巨大的帮助。

06 、总结

总的来说,信息茧房固然有所危害,但仍然是可破解、可避免的。

逃出信息茧房的核心,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要阅人无数。

我们要积极主动的行动起来,脱离自己的舒适区,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当做到多渠道、全方位获取随机性的信息时,信息茧房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自然就会不攻自破了!

以上就是困在「信息茧房」里的人,是如何逐步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动物资料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