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牛黄上清片说明书 、今辰牛黄上清片说明书
2023-04-04 16:27  浏览:41

两字之差!牛黄解毒片和牛黄上清片存在很大不同,不要错用

牛黄解毒片和牛黄上清片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虽然仅有两字只差但是在功能主治、成分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

一、从功能主治上:牛黄解毒片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牛黄上清片用于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简单地说就是牛黄解毒片用于清泄肺胃中焦之火,而牛黄上清片则泄上、中、下焦之火。

二、从成分组成上:都含有牛黄、黄芩、石膏、大黄、桔梗、冰片、甘草7味药,不同的是人工牛黄、人工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人工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人工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人工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牛黄解毒片含有1味雄黄,牛黄上清片除以上7味药外还含有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连翘、赤芍、当归、地黄12味药【1】。

三、从临床不良反应上,尽管这两种药品说明上都表明尚不明确,但是近年来,大部分人滥用牛黄上清片和牛黄解毒片降火,导致大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统计临床文献可以发现牛黄解毒片不良反应为砷中毒,雄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砷类化合物与体内酶蛋白的巯基具有特殊亲和力,可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正常代谢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因而引起人体各系统功能和损伤,如出现过敏性休克、胸闷、气急,喉头堵塞感,口唇发绀、皮肤明显角化增厚,皮肤红疹,痒、恶心,呕吐、便血等【2】。牛黄上清片因不含雄黄不良反应较牛黄解毒片发生率较低。

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牛黄解毒片药品说明书用量口服药品,不得盲目增加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根据牛黄解毒片说明书推荐:口服每日2-3次,每次3片,每片(大片)含硫磺0.033g【3】,成人每日服用的***剂量超过了2015版《中国药典》成人每日服用硫磺剂量不得超过0.05-0.1g***服用量的3倍,且砷在人体内吸收快,排泄慢(半衰期为280天)仅服用一次,须3-4天才能排净,因此在临床使用牛黄解毒片过程中应一定不要超剂量使用,年老、年幼或体弱患者,应降低给药剂量,减少服药次数,小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忌用,以免影响婴幼儿的 健康 。

2、由于牛黄解毒片和牛黄上清片组方中都含有大黄(大黄含鞣质),注意避免与四环素族、磺胺类以及红霉素、灰黄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阿莫西林、利福平、异烟肼等同服。

3、正确选择适应证,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牛黄上清片服药三天后症状仍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不能久服或滥用,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章:

1、牛黄解毒片药品说明书北京同仁堂制药、牛黄上清片药品说明书

2、临床中药学服务手册含毒性药材制剂合理用药实践,张冰p65-69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p661

牛黄上清片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国家基本药物 3 牛黄上清片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性状 3.5 鉴别 3.6 检查 3.7 含量测定

3.7.1 栀子

3.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7.1.4 测定法

3.7.2 黄芩

3.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7.2.3 测定法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注意 3.11 规格 3.12 贮藏 3.13 版本

4 牛黄上清片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4.2 标准编号 4.3 处方 4.4 制法 4.5 性状 4.6 检查 4.7 功能与主治 4.8 用法与用量 4.9 注意 4.10 贮藏

5 牛黄上清片说明书

5.1 药品类型 5.2 药品名称 5.3 药品汉语拼音 5.4 成份 5.5 性状 5.6 牛黄上清片的功能主治 5.7 牛黄上清片的用法用量 5.8 注意事项 5.9 牛黄上清片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5.10 备注

6 参考资料 附:

* 牛黄上清片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niú huáng shàng qīng piàn

2 国家基本药物

与牛黄上清片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161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6.4 中成药部分 *(指用量为一次4片,一日2次的品规) 162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1 中成药部分 163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1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2.5 中成药部分 164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24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3 中成药部分 165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3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4.9 中成药部分 166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5.4 中成药部分 167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6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7.9 中成药部分 168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8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0.5 中成药部分 169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24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3.6 中成药部分 170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36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5.3 中成药部分 171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5.9 中成药部分 172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8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7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牛黄上清片药典标准 3.1 品名

牛黄上清片

Niuhuang Shangqing Pian

3.2 处方

人工牛黄2g、薄荷30g、菊花40g、荆芥穗16g、白芷16g、川芎16g、栀子50g、黄连16g、黄柏10g、黄芩50g、大黄80g、连翘50g、赤芍16g、当归50g、地黄64g、桔梗16g、甘草10g、石膏80g、冰片10g

3.3 制法

以上十九味,人工牛黄、冰片研细;黄连、大黄粉碎成细粉,过筛;连翘、荆芥穗、薄荷提取挥发油,提取后的水溶液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一次,滤过;黄芩、栀子、桔梗、赤芍、当归、地黄、石膏、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合并;黄柏、川芎、白芷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菊花热浸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并与上述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稠膏,加入黄连、大黄细粉及辅料适量,混匀,制粒,低温干燥,再加人人工牛黄、冰片细粉,喷人上述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3.4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至黑褐色;气微香,味凉、苦。

3.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黄连)。草酸钙簇晶大,直径20~140μm(大黄)。

(2)取本品5片,糖衣片除去糖衣,研细,加三氯甲烷1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3ml分次使溶解,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2g,内径为1cm)上,以甲醇15ml洗脱,弃去洗脱液,再用80%甲醇—浓氨试液(95:5)的混合溶液15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猪去氧胆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甲酸(9:6:2: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5片,糖衣片除去糖衣,研细,加甲醇1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加热使溶解,放冷,用氨试液调节pH值至11~12,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3g,内径为1cm)上,以甲醇1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1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0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水(6:3:2:1.5:0.3)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10片,糖衣片除去糖衣,研细,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加热使溶解,放冷,以脱脂棉滤过,滤液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柱高为15cm,依次用乙醇、水预洗),分别以水、30%乙醇各50ml洗脱,弃去洗脱液,再以70%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2ml使溶解,加在聚酰胺柱(100~200目,1g,内径为1.5cm,用水湿法装柱)上,以稀乙醇15ml洗脱,弃去洗脱液,再用乙醇2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

(5)取本品5片,糖衣片除去糖衣,研细,加甲醇1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加热使溶解,放冷,加盐酸1ml,加热回流15分钟,放冷,用乙醚20ml振摇提取,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加甲醇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6)取本品l片,糖衣片除去糖衣,研细,加石油醚(30~60℃)2ml,振摇1分钟,静置,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冰片对照品,加石油醚(30~60℃)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6 检查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D)。

3.7 含量测定 3.7.1 栀子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7000。

3.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3.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10片,除去包衣,精密称定,研细,取约0.26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60W,频率40kHz) 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7.1.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片含栀子以栀子苷(C17H24O10)计,不得少于0.40mg。

3.7.2 黄芩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2%磷酸溶液(43:5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3.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3.7.2.3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含量测定]栀子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片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1.0mg。

3.8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呜、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

3.10 注意

孕妇慎用。

3.11 规格

薄膜衣片  每片重0.265g

3.12 贮藏

密封。

3.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牛黄上清片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Niuhuang Shangqing Pian

4.2 标准编号

WS3B150993

4.3 处方

牛黄 2g 薄荷 30g 菊花 40g 荆芥穗 16g 白芷 16g 川芎 16g 栀子 50g 黄连 16g 黄柏 10g 黄芩 50g 大黄 80g 连翘 50g 赤芍 16g 当归 50g 地黄 64g 桔梗 16g 甘草 10g 石膏 80g 冰片 10g

4.4 制法

以上十九味,将牛黄、冰片研细;黄连、大黄粉碎成细粉,过筛;连翘 荆芥穗、薄荷提取挥发油后,药渣加水煎一次,滤过;黄芪、栀子、桔梗、赤芍、当归 地黄、石膏、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二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黄柏、川芎、白芷照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有渗漉法(附录17页)以70%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 回收乙醇。菊花热浸二次,每次人 2小时,滤过。合并以上各药液,减压浓缩成稠膏状 加入黄连、大黄细粉及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再兑入牛黄、冰片 细粉。喷以连翘等挥发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4.5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凉、苦。

4.6 检查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各项规定(附录11页)。

4.7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 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4.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4片,一日 2次。

4.9 注意

孕妇慎用。

4.10 贮藏

密封?

5 牛黄上清片说明书 5.1 药品类型

中药

5.2 药品名称

牛黄上清片

5.3 药品汉语拼音

Niuhuang Shangqing Pian

5.4 成份

人工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

5.5 性状

牛黄上清片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至黑褐色;气微香,味凉、苦。

5.6 牛黄上清片的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5.7 牛黄上清片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

5.8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食物。

2.孕妇慎用。

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4.有心律失常、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或正在接受其他**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大便溏软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7.对牛黄上清片过敏者***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牛黄上清片性状发生改变时***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牛黄上清片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牛黄上清片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9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0 备注

牛黄上清片说明书简介

版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说明:牛黄上清片说明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7年01月31日国食药监注[2007]54号《关于公布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的通知》发布。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牛黄上清片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规格】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

【不良反应】

【***忌】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食物。2.孕妇慎用。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4.有心律失常、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或正在接受其他**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大便溏软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7.对本品过敏者***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止使用。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说明书修订日期】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生产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网 址: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联系

关于牛黄上清片说明书和今辰牛黄上清片说明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