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每日复盘:​社群互动分享的几个观察/遵从内心不盲目跟风/凡事一定要设置DeadLine/好的用户体验就在身边...笑傲江湖新结局
2023-11-22 18:34  浏览:38


「每日成长」星球的「每日复盘计划」,已免费开启,欢迎来战,一起看见时间的力量。


昨日球友复盘汇总,总有一篇会击中你。

复盘1:社群互动分享的几个观察

复盘2:遵从内心,不盲目跟风

复盘3:凡事一定要设置DeadLine

复盘4:趋同还是求异

复盘5:好的用户体验就在身边

复盘6:多尝试遇见新的可能

复盘7:内容是基础,渠道是加速器

复盘8: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复盘9: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

复盘10:向上管理

复盘11:人、事、问题之间的关联

复盘12:研发运营所有事项流程化、标准化

复盘13:大脑第一反应给的方案,往往并不靠谱



复盘1:社群互动分享的几个观察

——来源@梁朝伟Jason

受疫情的影响,许多的机构都在线上办起了大量的直播分享,特别是刚接触社群的同学,无一例外必翻车。

原因都几乎一样,很用心的准备好的分享内容时,发出分享通告时也有很多回应,结果,实际参加的人数与期望值有极大的落差。

于是很多同学跑过来问我怎么办。当我了解他们的活动执行过程,只能摇头笑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当免费赠予的东西送到你面前时,往往你总是会没有那么珍惜,这或许是人的通病,在线上活动这点更犹为显性夸张。

这其实是流量进入的第一个关口。

若这是个免费活动,先不说用户珍不珍惜,主办方也不会真的掏心掏肺,除非还留有后手。

所以,第一个关口,可以做些小设计,例如,让用户花个极小的代价,花点小钱也好,转发也罢,总要让双方都付出了一些代价,也同时收受一点点好处。

第二个关口,种子用户的裂变,你别和我说,你就随随便便发起的一个分享活动,也没有做过用户调查,也没有私下给种子用户探讨过,那如果要这么鲁莽,风凉水冷,也理应如此。

种子用户的共建,来源于你真心的与用户探讨需求,而不是一味的“你觉得大家需要什么分享”。而由于有了共建,种子用户就会主动为你裂变、传播,而顺理成章的,这些种子用户一定程度就变成你的KOC,你种草成功了。

第三个关口是关于平台的选择,说个例子吧,大家应该都知道樊登读书会,当下直播分享的工具多如牛毛,小鹅通、抖音、企业微信、钉钉,甚至腾讯会议、飞书这些,都给用上了。但,大家观察下樊登体系的分享,几乎无一例外使用的是传统的“微信群”,还是樊老师当年左抓一个手机,右抓一个手机的盛景。

为什么?

这个来源于佳佳老师的一次分享,她说到,所有的分享交流,第一性必须是“氛围”,必须将人的”社交、互动”的属性积极调动起来。

那跟微信有啥关系?

一是微信是大家最常用的交流工具,更加轻松、容易,换到一个新的平台去,熟悉操作方式都得半天时间吧。

二是微信就能把语音一条条的发上去,有些群里的同学当时没有时间去听,后面,有时间了,看到前面的互动这般有趣,也忍不住去复听分享。

(以上的内容为自己对佳佳老师的分享的个人理解,加入了自己的看法与理解了。或许与原版不太相同。)

第四个关口是设计奖励与反馈的机制,也就是提前要设定好一些获得的礼物,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会有一点“贪心”的心理,如果没点“额外的”获得,总会有种莫名的失落。这与平时我们生日、过节时,总盼望收个礼物,收个红包啥几乎是一样的心理。

而反馈的机制其实是二次裂变了,活动结束了,收集用户的一些学习心得,反馈意见,做成二次传播;每个人都有一颗当KOL的梦,当不成大的KOL,二次传播的方式做个露出,也是有了一点小满足。

以上为对一些当下的直播分享的一些小小的看法,仅适用某些小话题,不超过30分钟的互动分享与交流。



复盘2:遵从内心,不盲目跟风

——来源@vivi

最近简书首页的文章阅读量高的都是关于公众号运营、涨粉、写稿、副业…

在热炒的题材里,大部分人跟风做直播、短视频、写文章、参加平台活动,一腔热血开始最终点击量寥寥,开始怀疑是否要坚持。

也有不少人蹭着热点写流水账式的文章,然后加各大互粉团机械的加关点赞,为涨粉变现积极而艰难运营。

困扰了很长一段时间自己的公众号该如何定位,迟迟未开始写第一篇,今天忽然就想通了:摒弃功利心,分享让人放松心情的好事好物。

现在生活充斥着焦虑,每天被动主动接受的信息都是关于职业与提升,各种贴着高效与精英的标签。如果为跟风,写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太违心,并没有坚持的动力。真正想要一处能放松的地方,与心对话,记录感动的瞬间,治愈的小物件,有意思的出行…希望翻看每篇文章都像身处舒适阳台,一个自我空间与外界链接的休憩地,有和煦阳光,鸟鸣花香,感受着微风拂面,听着车鸣人攘,品茶虚度懒时光。

给生活一个出口,借这个写作,不知不觉养成捕捉细节,打磨文笔,组织素材的习惯,也是美事一桩。相信只要有内驱力就容易坚持。发文的标准是看了能会心一笑,吃到一点糖。

附上网友参加活动的自嘲自勉。也许开始是孤独的,但只要开始做作品,技能会越用越**。



复盘3:凡事一定要设置DeadLine

——来源@王家威

凡事一定要设置一个DeadLine

DeadLine这个词就很有意思,“死亡之线”,

最后期限,意味着不得不。必须在这个期限内完成,否则就没有机会。

如果一件事情,没有预期的完成时间,就意味着没有预期的开始时间,最后都是快要到最后期限了才发现还没开始。

如果一件事情,没有预期完成时间,就意味着做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一直在拖拉。

预期完成时间可以不合理,可以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但有胜于无。

设置期限和按时完成任务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果不设置期限,永远不存在按时完成之说。

我不追求每次都按时完成,但是每次都要给自己设置一个预期完成时间点。



复盘4:趋同还是求异

——来源@张迪

和老友日常交流,数十页文字,**截图PPT等。结尾的时候遇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聊的多是因为价值观、经历、视角比较接近,甚至是对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都能做出提纲类似细节不同的计划书出来,以后聊的时候应该多杠一杠。

看到的那句话“你要改变,你周围的人也要变。如果你一直跟老朋友在一起,毛毛虫很难做出蝴蝶做的事。”这就很有意思,功利或者财商的角度看,是不是要少接触和你的眼界能力都差不多的朋友呢?这个朋友有没有破茧的可能?

再说另一个观点:“思维搏击”。偶然的机会关注了一个秒速五个字的思维学习高度勤奋的颜智主播——大驰。每天20条碎碎念,分享的时候期待别人反驳从而进行碰撞讨论。我怀疑我被吸引很大程度是因为我觉得别人再提醒我语速快的时候我可以晒大驰的视频。大致的原话是“我希望大家在我分享的时候有任何不同的观点,随时打断我,干我。”这是一种思维高度活跃享受杠与被杠,多个观点的立场角度都尝试站一站的状态。

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我想引用一个小游戏。

“如果你买进你某个朋友人生的10%,你会买进什么样的人?如果你减持你某个朋友人生的10%,你会减持什么样的人?”



复盘5:好的用户体验就在身边

——来源@王旭

【事件】今日骑自行车,书包里装着自带的饭盒和电脑,上班的路上一直担心盒饭太突出把电脑顶坏了。下班回来的路上忽然又想起来这个事情,但是想了又想,电脑是在盒饭下方的,所以不存在电脑过重压在盒饭上导致电脑破损问题。

【初步思考】书包里的电脑包栏为什么是贴底部的而不是贴在顶部的?裤子和上衣的口袋为什么位置都很接近?衣服为什么要留纽扣?我为什么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

想着想着忽然发现,优秀的用户体验其实都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之所以我们注意不到,是因为这些体验太优秀的了,不会吸引我们注意力。

【尼尔森交互设计十大原则】尼尔森交互十大原则其实一直都在身边,书包的电脑格栏设计、衣服口袋的位置、衣服设计纽扣其实都在遵从着——简单、易用、容错、贴合场景环境等。

【好的用户体验本质是什么】进一步深思下去,尼尔森交互原则也依然是一种指导性原则意见,那么为什么这些原则会产生好的用户体验?或者好的用户体验本质到底是什么?其实最终的一切可能归结到遵从人的心理——逃避焦虑、追求确定性。

梁宁的产品思维三十讲中开篇说的就是人的心理,说愤怒、说恐惧、说愉悦与不爽。但是在做产品过程中,每一次触及都会有新的收获。

在上班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焦虑或者是恐惧、追求一个房子是为了一个确定性、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是为了逃避恐惧。那些不引起我们注意与思考的服务或产品才是优秀的产品——因为思考即防御,思考即有可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思考即有可能产生焦虑。

正是因为思考是一件违背人们最底层心理逻辑的事物,所以思考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复盘6:多尝试遇见新的可能

——来源@MENG

今天修改一张图,自认为不算差就交出去了,没想到懒于思考的后果就一定是会接收到来自细心人的“吹毛求疵”,有中肯的建议,也有直接的否定。大脑总是不自觉地聚焦到那些否定的声音上面,心有不甘地求教怎么操作更好,在得到对方的关注点和具体的想法以后,为了掰回面子的我卯起劲头想要找一个点做到独特,没想到就在这一来一回不懈的修正中彻底颠覆了初稿。前后对比了一下发现自己原来的成果确实太过苍白,而改过以后的风格也更加突出了。算是顿悟,原来还可以这样操作,心情也瞬间转向up。

我一直按照简单的事情就简单来看好了,对自己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深一层的内涵挖掘没有兴趣,而且在没有get到别人要求的时候容易显得焦躁。事实证明,反复沟通试炼过后我发现到了新的角度,对一件简单的事情注入思考以后,别人也能共情到其中的精髓。

这就跟复盘的逻辑类似,通过生活工作学习经历的梳理与反馈,摸索到事物发展的关键,了解内心真实的感受,成长速度更快,方向也就更加明晰了。

身为一个普通人,我没有什么特别擅长的,但我需要有坚持变得更好的耐力!



复盘7:内容是基础,渠道是加速器

——来源@马慧强

今天,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得到了行业内一个大号的转载,也涨粉了,虽然只有几十个,也算是有所收获。

经过这次转载,有以下收获:

1. 内容是基础。文章写好了,质量上去了,才有可能被转载,被更多人看到;

2. 渠道是加速器。有了好的内容,有大号转发,也会加速粉丝增长。但是,前提是有优质内容。



复盘8: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来源@Queena

在疫情结束前,公司就紧张有序地招聘各岗位人员。当然,PM岗位也不例外,最近来了两位新同事,一个创业团队出来,一个是有缘人,各有所长,思维也不尽相一致。都有有点值得学习

创业团队小伙子,99年创业三年,真是后生可畏,产品、研发、UI、测试全是自己干,所以每设计一项功能,第一反应好不好开发实现,能有哪些实现方式,系统性能如何,大部分时候脱离用户场景,当然优势明显。值得学习:

1.熟悉基础技术,能解答我对性能、技术问题图;

2.罗辑思维清晰,跟研发沟通无障碍。

另外一位同事,非常有缘,去年,我在上一家企业离职后,他刚好入职当时的公司,并且坐在我离开的位置;今年他离职后入职我现在的公司同部门,原来有些人与我不是绝缘,值得学习:

产品思维成熟,能正面定位产品的职责范围。

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只有善于发现,并学习利用,转化为自己能力,也是一种成长,这就是团队的一种力量。



复盘9: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

——来源@宏义

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跌的时候痛点更明显,涨的时候增长会掩盖很多问题。

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Google、Facebook、阿里成长起来了,浪潮来临的时候跟随潮流就能获得不错的回报,美其名曰跟随趋势,大浪褪去之后一大片死在了沙滩上,给社会留下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后面真正做事的人真正解决问题的人才是慢慢崛起的时候。

当大家都痛的时候,正是为人解决问题的人,发展的好时期。



复盘10:向上管理

——来源@poligy

今天下午,远在国外的CEO给我打电话,沟通工作。在电话中,略微调侃的说了一句,我不找你你也不找我。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虽然没有下级,但是有下游。

在一家蒸蒸日上的互联网公司,活必然是饱和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往往对接N个人。而我们必然没有时间盯着每个人。

因此我们希望研发,设计师,运营主动向我们说一下进度,而我们的上级也是这个思路。

不过,由于上级往往直接掌握着生杀大权,因此,诞生了这门学问:“向上管理”,即如何更高效地同步工作进度和工作计划。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应该主动向别人同步进度,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职场人。



复盘11:人、事、问题之间的关联

——来源@༺草࿈重༻

常听别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事的地方就有问题;这三者的关系往往决定我们要做事情的决心,很多人都是别人做什么事情,做的好,他就跟风,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就比如做生意,一条街,如果有一家店铺开起来,生意兴隆;不久就会有类似几家出现,究其原因,就是人们跟风。互联网也是一样,一旦一个业务起来,往往后面会紧跟多家公司做这个业务;就好比共享单车时代,共享自行车,共享充电宝;大公司、小公司都在做。一旦热度期过去了,倒一大片。

这些产品很好,也抓住了人们的痛点,找到了用户的爽点;但是大环境下,各个公司的恶性竞争,难免会有些公司被淘汰;好的产品需要经得起市场的打磨,并在不断迭代中磨合出来的,也是符合人们心中的预期,让用户不断满足,达到愉悦的感觉。这样才会真正的留住用户。



复盘12:研发运营所有事项流程化、标准化

——来源@钓鱼执法的卡布达巨人*

1.运营-信息内容-宣传/商业化-发布线

2.研发-需求版本-产品/用户体验-构建线

运营发布线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明天开始梳理



复盘13:大脑第一反应给的方案,往往并不靠谱

——来源@岳老三

今天有个逻辑,直觉上觉得需要APP端支持,APP技术说需要后端支持,后端说需要另一个系统的后端支持,另一个系统的后端说需要管理后台来处理。

给出的理由基本一样,下游来更改灵活性更强,方便应对后面的调整。

最终,是由管理后台来处理。

现在想起来,最合适的、最根本的方案,确实是让管理后台去处理。

这个示例中,有几个点值得我注意。

1)遇到问题,大脑会习惯性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是基于你过去的经历、认知,不需要经过什么思考自然而然产生的。

2)大脑习惯性给出的解决方案,往往不那么靠谱。

3)靠谱的方案,需要经过有意识的、反复的思考来提出。

如果你只是跟随你的大脑的第一反应,容易原地踏步,驻足不前。


每日复盘进行中,欢迎来参与。


——End——


「每日成长」星球的「每日复盘3月计划」,已免费开启,欢迎来战,一起看见坚持的力量。


最近入星球的前100位,还赠你80元优惠券~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