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什么是白平衡 、什么是白平衡调整?对拍照有什么影响?
2023-04-07 02:45  浏览:43

白平衡是什么意思

导语: 有句俗语来——“灯下不观色”。这句俗语充分揭示了光与色的密切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摄影中要引入这个重要的概念——白平衡。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白平衡是什么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平衡基础概念——色温

色温就是定量地用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色温是表示光源中光谱成分含量多少的物理量,是衡量光源颜色的国际标准,并不算温度的概念。而是借用一个黑体(全辐射体),从绝对零度(-273度)开始加温,当温度升高到800度左右的时,颜色开始由黑变红,随温度升高,颜色发生红 — 橙 — 黄 — 白 — 蓝系列变化。

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加热后之间变成红色,在温度进一步升高时融化变成橙黄色,更高的温度甚至变成耀眼的白色。

色温的国际单位为K(Kelvin),色温值则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中午日光色温值为5500K,摄影专用钨丝灯色温值为3200K,日出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的色温为1000K左右,不难发现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越偏红。也就是说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

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White Balance)顾名思义白色的平衡。当我们看到白色时,由于在有色光照射下,白色呈现出有色光的颜色,但我们仍认为它是白色的,那是因为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通常情况下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但是相机的传感器不具有这种适应性,如果相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的照明色温不一致时就会发生色偏 色。不言而喻,白平衡就是根据实际拍摄场景的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相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 色。

白平衡的作用是什么?

冷色调

冷色调给人寒冷的感觉,拍摄寒天雪地时应采取机内色温略于现场光色温的做法,使冰雪呈现蓝色,加强寒冷的视觉印象,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暖色调

家庭要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拍摄室内环境时要根据室内光线的情况,选择机内色温略高于现场光色温的做法,使室内环境偏向暖色调。那么,如何能拍摄出达到理想色调要求的照片呢?

白平衡的应用——基础篇

想要拍出符合理想色调的照片,需要掌握如何正确的设置白平衡,如果在拍摄前就把白平衡设置到所需要的差值,就能使影像达到理想的色彩还原。传统摄影的色温调整是通过滤光镜完成的,而数码摄影白平衡的调控是在相机内部完成的,可以从2500K-10000K做连续的.调整。设置方便,连续性好,不用携带,可以直接观察拍摄效果。

很多摄影爱好者把白平衡设置错误的理解为单纯的色温调节,认为色温越高影像越偏蓝,色温越低越偏红。然而影像结果是偏蓝还是偏红不仅仅取决于照相机内的色温,还取决于拍摄现场的色温,而拍摄效果是机内色温与现场色温的差值决定的。使用规律是:

1、机内色温高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红。

2、机内色温低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蓝。

3、机内色温等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差值越大色调偏差越高,差值越小色调越接近现场的正常值。在使用数码相机时,如何设置白平衡呢?

在使用数码相机时,一定要读懂说明书的白平衡设置情况,因为白平衡有多种设置方法,在创作中想要营造出各种主题气氛,就要仔细研究如何设置白平衡,特别是不要过分依赖自动白平衡。

白平衡设置通常分为以下四种:

1、自动白平衡(AWB)。

2、图形设置白平衡。

3、自定义设置白平衡。

4、手动设置白平衡(K)。

利用色温的差值控制画面的色调,是数码相机拍摄的重要创作手段,熟练掌握了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调整方法,就能随心所欲的去烘托画面的氛围。摄影是一门艺术,除了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如果还能够熟练运用摄影技术,你的拍摄作品便能“活”起来。

人工光的色温

人工光是指各类由人工制造的照明灯具发射的光。按性能可分聚光灯、散光灯,按色温可分成高色温和低色温,按用途可分成日常照明和影视照明专用等等。由于用途、功能的不同,各类人工光的色温也千变万化。

自然光的色温

自然光是指大自然中固有的淘汰。日光和天空光是自然光最主要的淘汰。由于宇宙运动的规律发生着地球自转运动,这样使自然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它要受到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等条件的影响。

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只要认真观察反复练习就能掌握其中的规律:

自然光下的色温控制:阴天时北方寒冷的冬天,现场色温大概在6800 ~ 7500K,如果选择自动白平衡,机内色温略高于现场色温,可以观察到画面偏红。如果降低机内色温值,用手动色温调至4600K,机内色温远远低于现场色温,画面显示出冷峻的蓝色,效果更能表现出北京冬天雪后的寒冷和颐和园特有的历史感。

人工光源的色温控制是用人工照明灯具,这种光源的色温经过严格检验都是标准的。对它的色温调控,是根据创作内容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整。

采光与白平衡

一张成功的美食照,除了忠实记录当下的美食,最重要的是,还要让观看者同时接收到色香味三种感官感受,以激发其食欲,仿佛美食就在自己眼前那般;而要拍出佳肴的美味,要注重光线运用与白平衡的控制,只要能抓住这两要点,照片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采光为***要务

摄影,是利用光线尽情的作画,在美食摄影上也是。光的来源与方向,都会影响到美食可口的呈现程度,因此学会如何采光将是美食摄影中的首要课题。

中央重点测光能针对画面中央进行加重测光,适合在美食摄影中使用。

无论是人造光源或自然光源,都得想办法让食物获得足够的光线照明。

一般来说,美食摄影的光源不外乎是“自然光”与“人造光”两种,在白天用餐,尽可能挑选邻窗座位,以便采用自然光作为美食摄影的主要光源,在此光源下通常不太需要特别调整相机,就能拍出美食本身自然的光泽与色彩;而若在没有自然光源的餐厅或是在夜晚用餐,请尽量挑选人造光源充足的座位,让食物本身能获得足够的光线照明,再配合构图与正确白平衡,同样能拍出让人食指大动的美食照。

白平衡是关键角色

除了光源条件之外,白平衡也是影响美食摄影比较大的一项关键。虽然D7000的自动白平衡大都能忠实还原现场色温,但在光源过于复杂的环境,还是得使用自定白平衡,或是以RAW档拍摄是较为保险的做法。自定白平衡的目的是要让相机辨别出正确的白色,餐厅的白色面纸、纸巾、口布等都是很好就地取得的材料,当白平衡校正完成后,拍出来的照片色温会正确许多;而拍摄RAW档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因为RAW档能非常忠实的保留感光元件所记录到的每一个信息资料,方便事后利用后期软件进行更精准的色温调整。

iso感光度,曝光补偿,白平衡都是什么意思

感光度,又称为ISO值,是衡量底片对于光的灵敏程度,由敏感度测量学及测量数个数值来决定,最近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

曝光补偿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扩展资料:

高感光度优点

感光度对摄影的影响表两方面。

其一是速度,更高的感光度能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其二是画质,越低的感光度带来更细腻的成像质量,而高感光度的画质则是噪点比较大。

高感光度缺点

在加大增益幅度的同时,噪点信息也被相应放大,故在高ISO画面中噪点也越发明显在获得高ISO的同时与成像相关的像素数也会成倍缩减,为了保证成像尺寸原本的影像信息会被扩大,噪点就这样产生了;减少了感光像素,所以在白平衡过程中只有进行像素插值才能得到完整的影像。

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

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偏重于中心主体,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环境很明亮,因而造成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自动白平衡

依赖数码相机里的测色温系统,测出红光和蓝光的相对比例。再依据次数据调整曝光,产生红、绿、蓝电信号的增益。自动白平衡***的优势是;简单、快洁。

参考资料来源:感光度曝光补偿白平衡

白平衡什么意思?

白平衡是一个在拍照时经常会遇到的术语。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白平衡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以及如何设置白平衡,我们打破了基础知识,这样您就可以在任何光线条件下拍摄更好的照片。

在深入了解白平衡之前,让我们直截了当。有时,白平衡这个术语可以与色温互换使用,但它们并不相同。色温是给定光源的颜色特征的测量值,以开尔文(K)表示 – 具体地说,光源是多么温暖(黄色/橙色)或冷(蓝色)。另一方面,白平衡是相机和后期制作软件中的一个设置,旨在确保图像中的颜色尽可能自然 –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相机看到的世界与我们不同。

对于某些光源落在色温范围内的一些背景,烛光测量大约为 1,500K,而清澈的蓝天将在大约 9,500K 左右。

像摄影的任何其他方面一样,关于如何设置白平衡,没有明确的正确或错误的选择。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偏好,可以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特定图像或场景的情绪。例如,在秋天变化的叶子下拍摄可能更适合更温暖的音调,而蓝色海洋的深夜拍摄可能更适合于较冷的音调。

相机的白平衡是什么意思??

1、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2、作用:

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调整通常有三种模式;自动白平衡,分档设定白平衡,精确设定白平衡(手动设定模式)。

不同的相机设有不同调节白平衡的方式。一般的普及型的数码相机大都采用自动白平衡。准专业数码相机大都设有分档设定白平衡。

专业的数码相机设有精确白平衡(手动设定模式)。专业数码相机这三种模式的白平衡都拥有,准专业数码相机拥有自动和分档设定白平衡。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而选用。

3、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常见的非专业标准光源。这次使用室内使用的暖色调荧光灯,与标准光源区别较大,可以得到明显的对比效果。器材选用CANONG3DC,因它有两组定义白平衡功能,可以分别贮存两组数据,使用方便。

分别用灰卡、白卡(灰卡背面)、新的白纸、旧的白纸、自动白平衡、荧光灯模式白平衡拍摄。拍摄时先使用灰卡测光,使用M档固定曝光量,每张照片都使用这个值拍摄。

被摄体背景面放有柯达灰卡的白色一面,作为判断色准之用。使用标准灰卡测光,作为背景的白卡在线性曝光范围内,即没有发生色阶溢出,不会影响判断的准确度。每张照片均在PS中使用色标功能判断色彩值。

扩展资料

自动白平衡调整功能是摄像机都有的功能。摄像机存贮有针对某些通用光源的***化设置方案。摄像机可以根据通过其镜头和白平衡感测器的光线情况,自动探测出被摄物体的色温值,以此判断摄像条件。

并选择最接近的色调设置,由色温校正电路加以校正,白平衡自动控制电路自动将白平衡调到合适的位置。这一功能被称作为自动白平衡调节。

多数光线条件下白色平衡功能都可以设定为自动,当摄像机对着被摄体时,随着照明光的色温不同,摄像机的白平衡被自动调整,而不必手动控制。

然而,跟自动聚焦、自动曝光一样,自动白平衡调节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一般的摄像机都能在大约2500K~7000K的色温条件下正常进行自动白平衡调节。当拍摄时的光线超出所设定的范围时,自动白平衡功能就不能正常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平衡

什么是白平衡

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语φ 英:phos(光线)和 γραφι 英: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 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什么是白平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都知道,由于光的存在我们才能看到物体,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太阳光是白色的,已知直射日光的色温是5200K左右,白炽灯的色温是3000K左右。用传统相机的日光片拍摄时,白炽灯光由于色温太低,所以偏黄偏红。所以通常现场光线的色温低于相机设定的色温时,往往偏黄偏红,现场光线的色温高于相机设定时,就会偏蓝。

传统胶片机相拍摄时,色温问题不容易掌握,通常用不同类型的胶片来解决。例如有日光型、灯光型胶片之分,或者用转换多种色温滤镜的方法来调整,操作起来较麻烦。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装置就是根据色温的不同,调节感光材料(CCD)的各个色彩应强度,使色彩平衡。由于白色的物体在不同的光照下人眼也能把它确认为白色,所以,白色就作为确认其他色彩是否平衡的标准,或者是说当白色正确地反映成白色时,其他的色彩也就正确了,平衡了。这就是白平衡的含义。

数码相机就是预设了几种光源的'色温,来适应不同的光源要求。一般家用数码相机有白炽灯(约3000K色温)、荧光灯(4200K色温)、直射日光(约5200K色温)、闪光灯(约5400K色温)、多云(约6000K色温)、阴影(约8000K色温)几种模式。当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只要设定在相应的白平衡位置,就可以得到自然色彩的准确还原。而且一般数码相机还有自动白平衡设置,可以适应大部分光源色温。但是遇到现场光源复杂时,相机自动白平衡判断也容易失误,我们可以通过CCD观看结果,用手动来调节。当你用手动白平衡设定时,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用一张白纸,让相机取景完全充满白纸,设定在手动白平衡功能上,按相机说明书操作做一遍就可以设定完成,在现场特定的光源下就可以把白色还原正确了。

当然,按照拍摄者自己的意图,故意错误设定白平衡改变或加强现场的光源效果,也可以拍摄出很有趣味的照片。比如,当你拍摄一片秋天的树林时,为了更强调金黄的树叶,你可以把相机色温调高,这样树叶就会变得更红,强调了现场的金秋色调。

虽然白平衡的偏差,在电脑里用Photoshop软件也可以修正。但是我们***还是在拍摄时就设定正确。这也是一个原则,尽量保持拍摄原始图片时的设定正确,而不要依赖于后期的修整。

什么是白平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什么是白平衡调整?对拍照有什么影响?、什么是白平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