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特征分生孢子萌发温度是14-30℃之间,适温度是16-20℃。无性时期的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要求不严,相对湿度在20-30%,气温在20-25℃下均可以萌发致病;菌丛中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常可达10%。
生理特征分生孢子萌发温度是14-30℃之间,适温度是16-20℃。无性时期的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要求不严,相对湿度在20-30%,气温在20-25℃下均可以萌发致病;菌丛中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常可达10%。叶片受害后起初叶面零星散布白色粉状霉,扩展后整叶盖满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后病叶变褐焦枯,引起早期凋落。叶柄亦能受害,症状与叶片相似。叶片发病多从下部叶开始,渐次向上蔓延。茎杆上病斑灰褐色至黑褐色,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整齐,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粒点,此为病菌子囊壳。发病重的植株较矮,籽粒不饱满。
中国各主要产烟省(自治区)均有白粉病发生,其中以华南、西南各省发生较为普遍。在温暖、潮湿、日照较少的年份或地区易发生,高山及丘陵地区发生较多,平原地区及通风透光较好的烟田发病较轻,在靠近湖泊、河流、水沟、沼泽、池塘、建筑物、墙边、森林及其他遮荫物的烟田,密度过大或间作作物不当时病害较重。 [1]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首先采用抗病品种,其次加强田间管理,后适时进行药剂防治。 [2]菜豆白粉病病原为菜豆单囊壳(学名:Sphaerotheca astragali Junell var. phaseoli Z. Y. Zhao),属子囊菌门真菌。子囊果散生至聚生,褐色,呈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5~100微米,壁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直径12.5~35微米。附属丝5~7根,丝状,弯曲,长度为子囊果直径的0.7~2.8倍,上下近等粗,有隔膜。子囊1个,大多呈椭圆形、长椭圆形,个别呈球形,少数有短柄,大小(62.5~80)微米×(50~65)微米。子囊孢子6~8个,大多呈卵形、椭圆形,少数呈球形,大小(15~19)微米×(9~15)微米。
菜豆白粉病主要为害菜豆的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蔓梢及荚果。发病初期,叶片现点状白色霉斑,霉斑很快发展为白色粉斑,并连合为粉斑块,甚至覆盖整个叶片,终致叶片变黄干枯(枯死或脱落)。早发病的蔓梢及荚果除被白粉斑所覆盖外,呈扭曲畸形。茎荚受害,茎干缩、枯黄,荚也干缩变小。后病斑上出现小黑点,即闭囊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