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长安客(DoMarketing-营销智库 主笔)、来源 | DoMarketing-营销智库(ID:Domarketing-001),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据麦肯锡(McKinsey)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显示,中国消费者正成为全球奢侈品最大的消费群体。2012年至2018年间,中国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主要拉动者,贡献率超过50%。
然而,与这种地位极其不相称的是,许多国外奢侈品大牌在面对中国消费者时,营销方式却让人难以接受,甚至带有明显的歧视中国人的嫌疑。
比如,最近迪奥广告涉嫌辱华事件。
11月17日,一则#迪奥摄影作品被指丑化亚裔#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原因就是迪奥前些天发布的一则广告。在上海展出的《迪奥与艺术》因为一张风格诡异的照片,引发了网络热议,甚至被很多网友痛批丑化中国女性。
这幅作品名为《傲慢的矜持》,画面为一位亚裔女性手捧迪奥经典款戴妃包,但模特的眼神阴鸷、脸色暗沉、眼影厚重,再加上清朝护甲、瑕疵的皮肤和近乎油腻的头发,让不少网友产生了强烈不适。
许多网友评论道:“首先中国风不是这样的”“真的有些阴间了”“看着极度不适”“大白天的看着我有点害怕”。甚至有不少网友第一反应是“被吓到了”,给人的观感极度不适,怒批:“这难道不是丑化?标准西方镜头下中国的长相”。
更让许多中国网民感到气愤的是,为迪奥拍摄这张照片的女摄影师竟来自中国,该摄影师陈漫也因此被骂上风口浪尖。在摄影圈内,“陈漫作品翻车”已成为近两天摄影界最频繁讨论的“大事”。
甚至有人说,迪奥照片翻车都怪陈漫,因为这幅作品其实来自陈漫2012年为《i-D》杂志拍摄的一组中国风封面《中国十二色》。
而网络评论中,一条帖子提到“中国女性在她(陈漫)的镜头里没有展现出中国女性之美,有的像黑人,有的像印第安人,总之就是不像中国人……”很快被网友点赞30.2万次。这似乎在暗示陈漫才是此次迪奥照片翻车的原因。真是这样吗?
但从陈漫的其他作品看并非如此。陈漫的作品公众其实很熟悉,比如曾让范冰冰的“范爷”形象深入人心外,胡歌与霍建华的CP经典作品,易烊千玺的梨涡写真等等,均表现出了符合中国大众标准的审美。而其本人的照片,也是按照中国人的审美标准拍摄的。
之所以会有这些看起来丑陋的中国人作品,原因也很正常——市场需求使然,至少是陈漫在用作品去有意迎合品牌主或西方的畸形审美,此次迪奥广告的翻车事件,其实是双方共谋的产物。
无论陈漫提供《中国十二色》照片的《i-D》杂志,还是此次被骂上热搜的迪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作为西方时尚圈的引领者,代表了西方的审美。
《i-D》是托尼•琼斯(Terry Jones)创办的一本时尚杂志,以独具创意的图片和独特版式闻名于世。创办人是前英国《时尚》(Vogue)杂志的艺术总监托尼•琼斯(Terry Jones)。迪奥就不用说了,本身就是时尚领域的引领品牌。
而在西方审美里,中国人乃至亚裔的形象从来都是偏负面的。比如,美国漫画中最出名的两个亚裔形象——傅满洲和陈查理,一个是纯粹的负面形象,一个也被刻意丑化。
傅满洲被定义为一个超级邪恶的坏蛋,基本上一切坏人的负面特质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从他的电影海报中就可见一斑。
陈查理(Charlie Chan),则是美国小说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笔下虚构的一位华人警探。比格斯写了六本关于陈查理的小说,于1925年至1932年间出版。
陈查理虽然是一个正面人物,但他没有白人男性高大魁梧的身材和豪爽粗犷的性格,相反肥胖的身材、女人似的步伐、孩童般的脸庞,都使其成为了一个对女性毫无吸引力的被阉割的华裔男性形象。
用人为制造出来的傅满洲和陈查理代表中国人,这种行为被称为“东方主义”。其实就是西方人的一种文化霸权:东方人的真实形象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他们想象中东方人是什么样子,那就应该是什么样子。
简单点说就是,我觉得你丑,你就得丑。很多西方品牌来到中国,同样带来了他们的歧视性“营销东方主义”态度。
比如,下面这些:
杜嘉班纳(D&G)筷子广告系列。在视频中有一位女模特在用筷子吃披萨,但她使用筷子的方式令人感到非常不适。只见她一只手拿一根筷子,表情和动作非常夸张,并称筷子为“小棍子形状的餐具”。整个视频的内容都在表达“竟然可以用这么奇葩的棍状物体来吃披萨。”而这个女模特也被化成了“眯眯眼”——西方用来歧视亚洲人的特征。
再比如,Burberry的阴间风格新年广告。Burberry 在2019年1月3日发布了2019中国新年广告片“摩登新禧”,孰料引起众多中国网友吐槽。“气氛怪异”“鬼气森森”“恐怖片即视感”——这则广告在新浪微博被数万名网友浏览,留言里频频出现这样的词汇。
有评论称“很明显我们没有在谈论春节,而在谈论一个让我毛骨悚然的奇怪家庭。”另一评论称:“不幸福的家庭,不幸福的博柏利。在这则广告里没有人看起来是正常的。
再比如,有很多国际大牌比如巴黎世家,一推出中国元素的产品,审美水平直接能掉好几个档次。大红大绿、80年代影楼土味风格的确不是中国当下的现状,但未必不符合这些西方品牌对中国市场的“东方主义”幻想。
中国自古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国家,“和而不同”是中国人的文化常态。我们可以包容差异文化,但没人喜欢被故意丑化。
对于迪奥广告被质疑丑化亚裔女性问题,央广网的评论基本上代表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看法:
艺术当是美的,美的种类可以是多样的。我们推崇艺术的个性化创作,并不代表我们接受无底线丑化;我们欢迎艺术的百花齐放,也不代表我们会容忍“假恶丑”大行其道。只有让艺术回归“真善美”的本真,才是品牌和作品立足长远的根本。
据贝恩公司《201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报告》预测,到2024年,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中国消费者将贡献全球奢侈品市场40%的销售额,带动全球市场75%的增长,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有望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
显然,对迪奥们而言,继续拿那套“东方主义”审美标准来中国做营销,钱恐怕会越来越不好挣。
就像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说的,“如果跨国企业确实希望能够为消费者来服务,我们建议还是要尊重并深入了解中国市场,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消费者的爱好和审美,这才有助于推广自己品牌的形象。如果带着一个高傲的态度去处理,也会遭到消费者的唾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