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汉服小仙女宝宝文案 文艺范的蚕宝宝
2023-04-12 01:35  浏览:57

记者 张向阳

日前,山西运城上郭遗址出土了一枚距今至少5200年的石雕蚕蛹,它长2.8厘米,最大腹径1.2厘米。考古发现,五六千年前的史前遗址时常出土各种材质的“蚕宝宝”,这不但体现了共同的桑蚕信仰,也表明农桑文明已经形成;与之相呼应的是,在多处仰韶遗址发现了丝绸;对贾湖遗址检测发现,8500年前河南人或会养蚕织绸……从中原到江南,都是丝绸的故乡。

蚕的形象贯穿几千年历史

在几千年前的石器时代,将坚硬的玉、石头、兽牙雕刻成蚕并非易事。如果认为古人费时费力雕刻这些蚕宝宝只是为了装饰或者追求“文艺范儿”,那就错了。这些艺术品是人们膜拜供奉的图腾形象,是神化的“蚕神”。这些文物足以说明,古人对蚕的崇拜由来已久。

蚕在古代不但被视为神灵的化身,甚至有学者认为蚕就是龙的原形。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博物馆馆藏一件青玉驮鸟蚕身龙首玉,此外在诸多先秦墓葬中也出土过蚕身玉龙,这都是先秦思想中“蚕为龙精”观念的体现。这种观念形成的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像四川盐亭的“耍蚕龙”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受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千百年来流传着很多有关嫘祖始蚕、伏羲化蚕、蚕丛教蚕等蚕神信仰神话传说,先人认为蚕神主宰着桑蚕丰收,祭祀并加以崇拜,祈求保佑风调雨顺、桑蚕丰收。古人从化蚕成茧、破茧成虫的生命形态变化,联想到了生命的升华与永生,产生了再生信仰。

汉服小仙女宝宝文案 文艺范的蚕宝宝(1)

汉服小仙女宝宝文案 文艺范的蚕宝宝(2)

汉服小仙女宝宝文案 文艺范的蚕宝宝(3)

汉服小仙女宝宝文案 文艺范的蚕宝宝(4)

汉服小仙女宝宝文案 文艺范的蚕宝宝(5)

汉服小仙女宝宝文案 文艺范的蚕宝宝(6)

考古人员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浙江跨湖桥遗址中发现了水平踞织机的痕迹,在该遗址中也出土了骨刀、木刀、木杆、梭子等织布工具,遗址还出土了陶纺轮、线轮等纺织工具。这些出土文物表明,在距今7000至8000年前,跨湖桥人已能用水平式踞织机——腰机进行原始纺织。而在河南贾湖遗址,也出土了一大批纺织工具,如纺轮、骨针、缠线板等,许多陶器上还发现有网纹和绳纹等,这些纺织器具则把纺织技术推进到约9000年前。

浙江河姆渡遗址也出土了纺轮、管状骨针、打纬木刀和骨刀、绕线棒等纺织工具,这是7000年前已有原始织机的佐证。其中一批腰机零部件,与以前云南、广东等地民间使用的腰机部件非常相似,其中一件木刀,长430毫米,背部平直,刃部较薄,呈圆弧形,应是打纬刀。另有18根大小不等的硬木圆棒,长的有40厘米,推测是经纬杆、综杆之类的部件。

此后的浙江良渚文化遗址、江西贵溪春秋战国墓群中都出土了一些腰机的零部件。在云南晋宁石寨山遗址出土的距今2000多年的纺织贮贝器盖上铸造了一组女子席地而织的形象,类似的纺织场面青铜贮贝器在云南江川李家山也出土过一件。

此外,在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700—6000年前)、仰韶文化遗址(距今7000—5000年前)、太湖流域的崧泽文化(距今6000—5300年前)等诸多史前遗址也出土了一批陶制纺轮,可见这种工具当时已经被普遍使用。

这些纺织器具与各地遗址出土的织物遥相呼应,见证了桑麻绩织的文化经纬,用丝绸文化展示了锦绣中华的绚丽神奇。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