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
都2024年了,品牌圈还在玩自己的“乐夏”?忐忑歌词
2024-04-16 18:33  浏览:52

撰文:梧桐

视觉:小倩

来源:4A广告营销

看过《乐队的夏天》的朋友都知道,这档热播综艺带火了乐队,盘活了线下音乐市场,更为品牌提供了“以乐队为载体”的年轻化营销思路。

但让本青年没想到的是,都2024年了,品牌圈这股“乐队的春天”风还没吹完,频频和五条人、二手玫瑰、新裤子等乐队组CP出镜。

在这背后,音乐营销自带沉浸氛围的沟通buff,无疑是品牌趋之若鹜的根源。据红杉资本报告统计,在00后泛娱乐消费中,音乐占比85%,95后年轻人等于“不听音乐会死星人”。

而浅浅盘点一下其中的亮点案例会发现,品牌联动乐队最好用的招式还得是这两个:

招式一:直接改名 三分荒诞 七分玩梗

对于乐队来说,好作品的出圈连带着也会将乐队名传播出去,继而成为自带辨识度的IP;对于营销人来说,给campaign取名字也是件绞尽脑汁的事,光是看广告热搜位上奇奇怪怪的词条就能感受一二。

如果能找到campaign创意和乐队名字之间的“连接点”,无疑是双赢的操作。

比如在五条人×饿了么的联动中,「五条人改名为2.5条人」的话题一出,带起来不少围观讨论。 当网友带着疑惑的心理去接收“五条人接5折广告,连名字也打5折”的信息,奇怪的“合理感”出现了,饿了么「周五5折天」的卖点也变得易懂起来。

都2024年了,品牌圈还在玩自己的“乐夏”?

以及二手玫瑰×京东家电家居的案例中,二手玫瑰直接改名为「二手没贵」,用以传递品牌“以旧换新低至0元换”的核心利益点。

都2024年了,品牌圈还在玩自己的“乐夏”?

最近回春丹×美团的动作,更是简单粗暴地打出了「回春单」的名头,围绕春日出行场景诠释「回春就在这一单」外卖业务。

都2024年了,品牌圈还在玩自己的“乐夏”?

表面上是给乐队改名字,实际上是借梗避开解释成本过高、信息过于分散的营销雷点,只要在有限的注意力时间里把创意讲清楚,这场和乐队的联动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当然了,也有一些曾因为名字被背刺的乐队,在线心疼10s。

都2024年了,品牌圈还在玩自己的“乐夏”?

招式二:直接改歌 三分情怀 七分玩梗

不管是从综艺《乐夏》中杀出重围的乐队,还是在互联网上凭实力走红的乐队,没有一两首击中观众“耳朵”的作品,很难长久地立于“有影响力”之列。

这些戳中你的、循环数十遍的内容一旦被爆改,就像原本的情怀被打破,引发的吐槽和调侃自带话题点。

比如在新裤子×海澜之家的联动中,乐队代表作之一的《艾瑞巴迪》经过重新填词,衍生了一首更具指向性的《职场打工人之歌》,配合彭磊“跳跃劈叉”的招牌动作,为海澜之家弹力解压裤有效站台。

都2024年了,品牌圈还在玩自己的“乐夏”?

同样是联动新裤子乐队,优酷则是玩起了双「裤」合体,把乐队热曲串烧和平台多元内容融入一支动画短片,在春节遍地同质化主题的背景下传达自身「新酷子」的多元内容;宜家和新裤子乐队的合作则是选中了《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这首热门单曲,将之改编成《别再问我为什么长大》。

都2024年了,品牌圈还在玩自己的“乐夏”?

类似的还有,彩虹合唱团联合红星美凯龙推出新曲《你看我家美不美》、重塑雕像的权利在奔驰新车发布会上改编了乐队热门单曲《AT MOSP HERE》。

光看合作歌曲的双方阵容,不相及程度足以让网友感叹“世界终于癫成了我想的样子”,但围观效果就会发现,相比于凭魔性洗脑一炮而红的独家广告曲,改编歌的存在始终超越不了原曲本身,这种限制未尝不是吸引大家专门走过来、并不忘说一句“这改编的是什么xx”的流量密码。

结语

如果要总结以上案例相通的要点,一是乘上了音乐消费的东风,二是抓住了年轻人爱玩梗的趋势。

换句话说,综艺的出圈让“乐队”毫无疑问地引爆了当下的文化潮流,后疫情时代人们迫切想要“走出去”的心理又给这股潮流添了一把柴,Z世代不再设限固定圈层而是更热衷“玩在一起”的代际特点,更是给这股潮流刻下了专属印记。

当然,在不是在拿乐队名做文章、就是在改编歌曲植入卖点的同质化路上,还是建议品牌联动乐队之前,多线并行地将话题和互动“埋伏”到位,毕竟音乐营销也怕自嗨,有话题之后能够带起互动,才是转动“年轻”齿轮的根本。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