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户县改名鄠邑区怎么念? 陕西户县鄠邑区
2023-04-16 01:04  浏览:41

户县改名鄠邑区怎么念? 陕西户县鄠邑区(1)

(一)户县(鄠邑区)人民剧团的前与后

户县自古盛行秦腔、曲子(眉户)、道情、灯碗戏等多个剧种,是关中的“戏窝子”。

1948年张世英从孟广华(孟遏云之父)手里高价(三百多捆棉花)买下一套戏箱,后来由他做作为箱主,其外甥户县大王镇西村赵乃坤出头,两人合计成立户县“英化社”。当年召集演员,1950年2月剧社成立,开始在户县演出,受到欢迎。演员包括焦晓春、曹韵卿、童胜民、张振民、王景民、党喜民等人。

1951年初,县政府对张世英等人经营的"英化剧社"进行改组、易名"宣化剧团",性质属民办,由县文化馆指导。主要演员有曹韵卿、焦晓春、田艺勇、王景民、史凤琴、贾秀芳、贾正礼、赵定国、程振勤等人,演出《韩玉娘》《打虎计》《红楼梦》《天河配》《花亭会》《家庭痛史》等戏,轰动一时。1953年末至1954年初,剧团因管理不善等问题,演员一时闲散,仅留曹韵卿、党喜民、袁彦民、程振勤等十数人和十多名学生,演出困难。1955年,在人力、财力紧张的境况下,由于县政府的积极支持,以《秦香莲》一剧参加威阳地区会演,获演出二等奖;曹韵卿获表演一等奖,程振勤获二等奖。

1956年元月,县政府派杨隆志、王德普、张福水等同志进团,加强领导,又新招收学生60名。同时拨款添置戏箱,大大充实了剧团的实力。1956年8月1日,正式改名为"户县人民剧团"。杨隆志为书记,王德普为团长,王育民、胡宽民为副团长。1958年,又任命曹韵卿为副团长。1959年,转为地方国营,1962年又改为集体所有制。1960年,剧团参加西安市青年演员调演,演出剧目有《悔路》《藏舟》《斩秦英》,郭桂芳获演出一等奖,李凤贤、李元隆、李化芳获二等奖。1979年,剧团参加陕西省会演,《连心锁》获剧本三等奖。1981年,参加咸阳地区会演,演出《藏舟》《断桥》,李东桥(现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该院艺术总监)、孙孔雀、王秋侠获演出二等奖。

1976年以来,先后任户县人民剧团团长的有:李安民、张欣、张生智、关大的、崔伏虎、张公理、骞小鹏、韩建昌。

这几年户县剧团也有了新的生机,新排的大型秦腔传统剧《潘杨松》也很受观众称赞。

户县改名鄠邑区怎么念? 陕西户县鄠邑区(2)

(二)户县(鄠邑区)也是戏曲人物辈出的地方

这里主要介绍一些户县籍或者长期服务在户县地区的秦腔演员,需要说明户县和长安、周至的行政地区划分,历经变动,本文以当事人年代地域分界为准。

王九思:(1468—1551)户县人,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与康海齐名,同为弘正“关中十才子”,“前七子”之一。字敬夫,号渼陂,别号碧山野叟。一生著作甚丰,体裁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诗文集《渼陂集》十六卷,《渼陂续集》三卷,散曲集《碧山乐府》上下两卷,《碧山新稿》、《碧山续稿》、《乐府拾遗》各一卷。小令《南曲次韵》一百首和《户县志》。戏剧作品有《中山狼》院本一折、《杜子美沽酒游春》(简称《杜甫游春》)杂剧一种。

满曹子:户县人。“初随黄娃学艺,《打黄盖》《双逼宫》《五郎出家》《表八杰串》《要离庆忌》,声声要好,殊为动人。”(记于王绍猷《秦腔记闻》)

银福子:(生卒年不详) 户县人,须生演员,陕西清光绪中叶在金盛班成名。擅演道袍、纱帽戏,清光绪中叶在金盛班成名。擅演道袍、纱帽戏。代表作《祭灯》、《观星》、《斩韩信》。

刘箴俗:(1901—1924)户县人,工旦角。乳名平儿,民国元年(1912)父亲送他到易俗社去投考,孙仁玉以自己新编《女娃劝学》,交陈雨农、党甘亭两教练为刘排练。继由党甘亭为他排练传统剧《慈云庵》、《忠孝图》,演出后观众一致惊叹,许为神童,并以“虼蚤红”称之。孙仁玉编写《青梅传》一剧,仍由党甘亭导排,演出又誉满长安。后陈雨农教他排练《蝴蝶杯》中的卢风英,《复汉图》的阴丽华,《玉镜台》的何玉英,《夺锦楼》的钱瑶英,及古装戏《若耶溪》的西施,《惜花记》的林黛玉等。1924年演出《美人换马》晕倒舞台,去世年22岁。

李云亭:(1872-1921) 户县人,须生名家。乳名修德子,艺名麻子红。幼年学戏,曾长期在德牲班、魁盛班、玉庆班演出。他是润润子的得意门生,故人称也“得其神似窍奥者,李外无第二人焉”(封至模语)。1912年后,任陕西易俗社教练,西安长庆社导演,后起之秀杨启华、左醒民、田春民、刘毓中等,都是他悉心教诲的名角。

全灵芝:秦腔艺人,曾搭过户县大炉客家戏班。西安“四楞子”木偶班(老艺人“四愣子”任班主,长安细柳乡南等坡人)的台柱,建国前后常年活动在西安一带演出。唱腔风格诡异丰富多变,可以和长安的“八个娃”木偶班名角袁克勤媲美。全灵芝能戏多“肚肚满”,须生之外还兼唱其他,以“老十四深沉”著称。但是他没有留下音像资料,慢慢被遗忘。

仝怀经(仝奓):(1897-1982)乳名振娃,民间艺人,旦角,户县北乡祁南村人。户县“北乡三杰”(祁村仝奓,王守村郭三、贾家滩贾万鳌)之一。解放后经袁克勤推荐,陕西电台录制他演唱《铡美案》“见皇姑”一段。

严恒春(“秃信娃”):户县北乡余姚村人,名丑,在关中各县和兰州平谅—带声誉颇高。清末在户县北乡元村“稳子戏班”学戏,后在关中西片一带走江湖。1916年进入三意社,后在兰州平凉一带演戏。1926年前后返回户县,在乡间为户县乐班班头张忠“民乐社”排戏,1932年病逝。

张文庆:(1893-1966)户县人,丑、净均演,亦敲击乐。头上留有小辫子,故人称“尕辫子”。在西宁地区影响较大,擅长《十八扯》等剧。其子张新棠为西宁著名秦腔演员。

肖正惠:(1910-1958)户县人,工旦角。1924年人正俗社学戏,1926年党甘亭(胎里红)被聘到正俗社,给他排了《破洪州》,因此戏名大震。1938年赴兰州,加入陈景民主办的新兴社,后又搭入何振中创办的振兴社。擅演《三休樊梨花》、《破洪州》、《虹霓关》、《周文送女》等戏。

王秉秦:1913年生,户县人,小生演员。十二岁入西安秦钟社学艺,拜师刘顺林、贾德善,施学义等。1932年到甘肃演戏,后来任职兰州新兴社及工人剧团。

张秉民:(1915-1965)户县东街人,工须生,小名秉娃子。1926年进入户县张忠“民乐社”学艺,是“民乐社”的“二窝子”(第二期),出科后在户县、周至、咸阳等地搭班演出。1950年受苏育民之邀到西安三意社演出,1956年到白水县剧团,成为该社主要演员。拿手戏有《麒麟山》、《火牛阵》、《闯宫》、《杀庙》、《火烧绵山》、《二启箭》、《卖画劈门》、《杀府》、《烙碗计》、《逃国》、《清河桥》等,渭北群众说:“秉娃子的《拆书》、《杀驿》,渭北高原数第一”。1965年回家乡养病,登台演出《拆书》,后吐血而亡。

崔晓钟:1915年生,户县谷子磑人,旦角演员。1928年入刘毓中的“秦中社”学艺,1932年组他和同学重新组建“新声社”。“思春仙子”、“秦腔皇后",这是三十年代初西安文艺界对他表演艺术的评价,看过他戏的人无不称赞,在西北名噪一时。解放后受聘请西北戏曲研究院教练。

党喜民:(1916-1993)陕西澄城人。原英化剧社(后来的户县人民剧团)演员,工花脸。从小随杨金声在扶风县“刘金库剧社”学艺。后在甘肃陕西一带演出。1950年赵乃坤创办户县英化剧社,聘请党喜民,党喜民、张秉民、童胜民成为台柱子。党喜民擅长《葫芦峪》的魏延、《芦花荡》张飞、《大报仇》黄忠等角。后来担任剧团导演,户县剧团成长的焦晓春、李东桥等演员都受过他的培养。

李发民:1917年生,陕西户县人。须生,十岁入户县同易社学艺,从师苏佑民,李世英,刘金申等。出科后在陕西彬县闻英剧团搭班,受名须毛金荣艺术影响颇深。翌年到甘肃班社搭班演出,1946年入铁血剧团,辗转于兰州、宁夏演出。咬字发声清楚,善于以演唱大段唱腔。代表剧目有,《斩韩信》、《下河东》、《四进土》、《秦琼卖马》等。尤以《斩韩信》最为享名,有VCD出版。

王聚民:1917年生,户县渭丰真东村,秦腔艺人,旦角。户县乐班班头张忠“忠盛民乐社”第二期学员。后来在甘肃“化民社”,刘毓中的“新声社”唱戏,之后成立“兴华社”任社长,唱红陇东十四县。代表作《走雪》《柜中缘》《拣柴》,经过他点拨的学生傅风琴,后来成为著名闺阁旦演员。

丁醒民:(1919-2007)户县沙河寨人,须生名家。1930年在陕西户县忠盛民乐学社学艺,跟随教练“辣子红”(本姓张)、石生财学艺,后来在陕西兴平县"民乐社"搭班演出,又拜师钱亦生,并且学习王文鹏的唱腔,艺术有很大提高。1933-1939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演出,1939-1949先后在宁夏、甘肃的剧社任演员、社长、团长,1949-1986在宁夏秦腔剧团任演员、副团长。擅演剧目《金沙滩》《辕门斩子》《四郎探母》《十五贯》《周仁回府》《逃国》等。号称“宁夏秦腔第一须生”,宁夏秦腔界被誉为“四块金砖”(丁醒民、杨觉民、赵守中、钱森)之一。

李玉民:(1920-1974)户县人,又名夏会,工须生。12岁在朝邑觉民社学戏,很快出名。先后在大荔剧团、韩城剧团演出,陕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金沙滩》宋王一角,获得二等奖。

曹韵卿:(女)(1921-1981),工青衣正旦,陕西耀县人。原名王三媛,幼年曾上过学,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原英化剧社(后来的户县人民剧团)演员,1953年任户县剧团副团长、团长、教练等职。拿手剧目有《赵五娘吃糠》、《铡美案》等。嗓音宽阔清亮,表现真切,悲情戏感人至深。户县民间流行着这样谚语:“为了看曹韵卿,那怕做贼挖窟窿”。1981年,在户县尹村登台清唱晕倒,逝后,户县各界群众为她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终年六十岁。曹韵卿比孟遏云长两岁,解放前的同一时期,曹主要在甘肃唱,孟在西安唱,所以陕西人了解曹韵卿并不多,而称孟遏云“秦腔最早的坤伶”。

赵毓平:1921年生,户县人,工须生。幼年丧父,离开家人到秦钟社学戏,1952年进入陕西戏曲剧院,曾主演《打镇台》《辕门斩子》《铡美案》《探窑》等。庆祝建国十周年随团进京饰演《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名动京华,1959年“三大秦班下江南”演出,同秦腔名流刘毓中、刘亘天、阎更平、乔新贤、苏育民等同台,评价甚高。

李毓华:1921年生,户县秦渡镇父慈村人,旦角,原陇县人民剧团团长。1936年,14岁入凤翔“移风社”学艺,人称“军军娃”。后来入甘肃“精诚剧社”、乾县“晓钟社”。1947年进入西安三意社,与李正华齐名。后来辗转回到凤翔“移风社”,1950年凤翔“移风社”和陇县“群众剧团”合并,成立陇县人民剧团,李毓华任团长。代表剧目《五典坡》《铡美案》《游西湖》等。

杨启:(1923-1971)户县县北杨家滩人,秦腔剧作家。民国36年(1947)由陕西省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毕业,1949年5月,在咸阳专区文工团任戏剧编辑。1953年,杨起任新风剧社(耀县剧团前身)团长,1958年6月同时兼任三原六县市协作区戏曲学校校长。代表作秦腔《下河东》改编本。杨起在耀县剧团工作期间,对后来的名家陈仁义有知遇之恩。

贺振民:(1927-1969)户县青阳寨人,工须生。十四岁(民国三十年),入凤翔移风社学艺,出科后往甘肃灵台等地搭班演出,1950年入凤翔县人民剧团,先后任剧务长、副团长、团长等职。代表性剧目有《下河东》、《天波府》、《徐策跑城》等。他因病逝世,年仅四十二岁。葬于申都村,凤翔人民为了纪念他,集资为其立碑以志其艺。

段育民(1919-?)户县方家寨人。凤翔县剧团四大须生(贺振民、吕明发、段育民、彭毓中)之一。凤翔县“风易社”社首批学员,师从王景民。段育民因面部有麻子,且和西安名家李云亭演艺媲美,当地人亦称“麻子红”。身架稳健,情感挚热,唱腔苍劲洪亮,名扬西府。

刘茂森:(1927-1993)户县莫斯坡人,花脸名家。十二岁进入陕西省戏曲专修班学艺,唱腔师承李怀坤、李可易,表演又受该班导演赵柱国和京剧武功教练韩盛袖的教导。唱腔、台架俱是上乘,在西北二花脸行中一枝独秀。

张天鹏:(1927-2008)户县马村罗堡人。工须生,户县木偶剧团演员。代表作《困土山》、《下河东》、《斩李广》,陕西电台曾经录制他演唱《下河东》选段。

温良民:户县人。幼年学戏,1953年始来陇县剧团,1980年退休。擅长二花脸,尤其“耍牙”技巧闻名。

强而仁:(1927-1970)户县人。原名纪父、宇强夫。秦腔剧作家兼导演,早年考入户县师范,后又考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峰五四剧团工作,后来调入新陇剧团。

崔念昔:户县牛东人,曲子(眉户)名家。1953年进入西北戏曲研究院任眉户教练。吴德、南怀容的授业老师。陕西电台存他的录音《徐庶走马荐诸葛》《古城会》。

南怀容:户县南稻务人。眉户演员,编剧。代表作眉户剧目《粮食》扮演田生德,创作眉户剧本《酒醉杏花村》。

吴德:1934年生,户县人。眉户演员。历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导演、编剧、艺术指导。毕业于西北戏曲研究院,曾在《梁秋燕》、《粮食》、《鹰山春雷》、《节振国》、《中国魂》、《蟠桃园》、《爱与恨》、《杏花村》、《两颗铃》、《二虎守长安》成功塑造角色。创作、改编和移植了20多部大型剧目,导演戏剧作品30多部。

朱学:户县人,著名编剧。1951年考入西北戏曲研究院从事戏曲研究、剧本创作四十余年,单独或与他人合作编写秦腔剧本四十余出。代表作有新编秦腔历史剧《千古一帝》、《杨贵妃》、《囊哉》、《女巡按》等。

罗俊义:1930年生,户县人。秦腔鼓师。1944年在家乡小戏班学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七师猛进秦剧团,1950年随部队入疆。司鼓节奏严谨、刚柔相继,贾同德、贾忠堂、贾树谦、胡宏泰都是他的传人。

王秋怀:1931生,户县人。新疆哈密地区秦剧团副团长,二级演员。

杨炳彦:(1932-1961)户县人,秦腔琴师。1953年参加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担任板胡演奏。技巧娴熟、包腔严谨,常与邸德民、郭孝民、周忠祥、韩坤仪等合作。

杨桂琴:(女)1932年生,户县人。工青衣,1948年在宝鸡王家剧团学艺,1955年到咸阳市大众剧团,1973年到户县剧团。她的唱腔吐字清晰、气息饱满,刚而有力,属于“满口腔”,在音色、吐字、行腔上颇有王玉琴的风格特点。她的演唱认真而有激情,《百名秦腔演员唱腔集锦》有她演唱的现代戏“第一个浪头”选段。

崔瑞玉:(女)1938年生,陕西户县人。新疆伊犁地区秦剧团演员,二级演员。

山彦芳:(女)户县西街人,须生。人称户县剧团“三芳”(山彦芳、卓玉芳(小生,有“户县陈妙华”美誉)、李化芳(旦角))之一。代表剧目《潘杨讼》、《葫芦峪》、《清明案》。户县民间有个玩笑话,说山彦芳和焦晓春同时在户县剧团,山彦芳比焦晓春高一级工资(1快5毛钱),焦晓春不忿去了兴平剧团。由此也可见当年山彦芳的演唱功力。其女伍和惠(笔名),秦腔好家,出版过个人演唱集。

薛志秀:(女)(1940-2008),户县人,须生名家。1953年入陕西咸阳人民剧团学艺,同年又转入眉县人民剧团。师承著名老艺人王集荣,工小生和须生。1959年调入了兰州市秦剧团,长期活跃在了甘肃省戏曲舞台。《辕门斩子》和《葫芦峪》深受观众欢迎。

南秦秀:(女)1941年生,户县人,旦角。1952年,12岁南秦秀经西安秦声学社社长郭育民引荐,参加了山西省运城秦剧团新生部,在西安西大街学艺,主攻小旦、正旦,1953年2月正式演出。期间得到西安李正敏、惠济民等名家的指导,1972年调入兴平剧团。《百名秦腔演员唱腔集锦》录有她演唱“铡美案杀庙”一段。

李凤贤:(女)1956年生,户县五竹韩家寨人,旦角。1956进入户县剧团,1983年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雷开元合演《二堂舍子》中扮王桂英。

李九龙:户县渭曲坊北堡人,须生。长期在户县剧团工作,后入甘肃剧团。因为调演《千古一帝》魏寮一角,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1992年陕西电视台名家联袂演出《龙凤呈祥》中演关羽,代表剧目《放饭》、《打镇台》等剧。多有传统剧目整理剧本,发表于《陕西戏剧》。

梁桂芳:(女)户县甘河乡人,主攻小生。小名“娥”,曾在周至县剧团工作,擅长《黃鶴楼》周瑜,戏路较宽,在户县周至一带民间有一定影响。

李东桥:1961年生,户县人,中国戏剧第三届“梅花奖”得主。12岁学艺,工文武小生,先入户县剧团,主演秦腔古典戏《谢瑶环》、《游西湖》、《恩仇记》、《黄鹤楼》等剧目。1985年调入陕西戏曲研究院,主演《千古一帝》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2年主演《西京故事》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二度梅”奖。

孙存蝶:1960年生,户县人。丑角,1975年进户县剧团“五七”文艺训练班学艺,两年后考入甘肃省武山县剧团,1985年调入甘肃省秦剧团,1989年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2000年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白存良:户县人,易俗社小生演员,代表剧目《反西凉》。

王战毅:1973年生,户县人。1991年毕业于西安市艺术学校,主工小生兼须生。现在西安市三意社,曾主演《三滴血》、《狸猫换太子》、《苏秦激友》、《狱卒平冤》等。近年来潜心研究继承“苏派”艺术,有主演的《激友》VCD出版。

申汉辉:户县北宋村人,工花脸。先入咸阳剧团,后入西安三意社,在《火焰驹》中饰演艾谦,声如铜钟大吕,代表作《斩单童》、《黑叮本》等戏,不幸32岁英年早逝。

曹普超:户县人,工花脸。先入户县剧团后,调入陕西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在《西湖遗恨》中饰演贾似道。

邓卫锋:工丑,户县剧团演员,今在陕西戏曲研究院青年团。

户县改名鄠邑区怎么念? 陕西户县鄠邑区(3)

——以下是户县人民剧团近年来的优秀演员。

淡汉林:著名须生,先为陕西城固剧团演员,后调入户县剧团。国家二级演员,《秦之声》特邀演员。1989年4月“农行杯”秦腔中年演员大奖赛汉中赛区(汉中)演员一等奖。90年代以后户县剧团头牌须生,工架稳健,唱腔激越。代表作《金沙滩》《赵氏孤儿》《牧羊卷》等。

吴忠虎:青年须生演员,中国秦腔节二等奖。

郭亚娟:(女)优秀青年正旦演员,“西凤杯”获一等奖。

贾菊花:(女)优秀青年正旦演员,“石榴花”大赛一等奖.

庞刚虎:青年花脸演员,中国秦腔节获奖演员。

高武平:优秀须生演员。

岳鸿运:青年琴师,陕西省板胡学会会员。

张浩:青年鼓师,陕西省打击乐学会会员。

本文参考《户县文史资料1-16辑》、《陕西戏剧志》等文献。鉴于笔者水平,或有遗漏演员、或有生平事迹讹误,希望方家不吝指教。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