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广州增城街头涂鸦墙绘 香港街头涂鸦混搭
2023-04-16 15:35  浏览:31

广州增城街头涂鸦墙绘 香港街头涂鸦混搭(1)

香港街头的涂鸦作品。 资料图片

近年来,在春夏之交的“香港艺术月”,越来越多街头涂鸦作品在香港的建筑外墙、店铺大门、公共交通工具上亮丽绽放。

这些走在街上转角就可能遇见的画作,出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之手,让钢筋水泥间的街道越来越像风格多元的“户外画廊”,拉近艺术与人们的距离,也为这座城市保留一些值得留下的记忆。

由贾森·登布斯基创办的组织HKWalls(意为“香港的墙”),是这场“扮靓”香港行动的参与者之一。

登布斯基生长于街头涂鸦的发源地美国,2009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香港,从事建筑设计之余常游走街头,用相机记录各式涂鸦。

2014年,登布斯基与朋友合作成立HKWalls,在他所住的上环发起“香港街头艺术节”。他们一家家走访店铺,说服店主“捐出”店面外墙,让艺术家在墙上作画。

如今,这一活动已连续举办6年,每年汇聚来自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数十位艺术家,作画地点拓展到香港岛和九龙多处。今年的“香港街头艺术节”作品主要集中在湾仔。

有了合法创作涂鸦的机会,艺术家们作画的时间更充裕,作品细节更丰富,更具观赏性,逐渐形成了登布斯基口中的“城市风景”。近两年,这些作品成为不少年轻人打卡、凹造型的“圣地”。

今年的“香港街头艺术节”邀请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名艺术家,在湾仔多座建筑的外墙和一些电车、巴士的车身上,创作了超过40幅涂鸦作品。其中一辆以本地街头涂鸦者“渠王”作品装饰的电车,勾起了不少港人的回忆。

人称“渠王”的严照棠15岁到香港谋生,靠当通下水道的“通渠佬”养活一家人。为了拉活,他从近半个世纪前就开始街头涂鸦,内容主要是关于通下水道的简单广告语、作为署名的“渠王”二字和一串电话号码。他的作品和经历,对比从各地来港参与“香港街头艺术节”的艺术家,呈现一种过去与现在、香港与世界的有趣“混搭”。

这些融汇不同风格的街头涂鸦,也被香港旅游推广机构当作“城市名片”,用于对外推广香港的多元文化和创意旅游。香港近来出现不少把街头涂鸦与文化旅游等元素相结合的活动,借以推动创意旅游,保育历史文化。已经开展3年的“城市闸志”就是一项。

“城市闸志”每年选定一两个社区的约20家特色店铺,由艺术家在其卷闸门上作画。画作完成后,主办方组织导赏团,还在手机应用程序中借助增强现实(AR)、全景摄影等技术,提升观赏体验。

主办方香港青年艺术协会总监曾慧敏强调,“城市闸志”着重作品“贴地”,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不仅为店铺“画一幅装饰画”,更要“以画讲述店铺故事,反映社区的历史和发展”。

为了更好“讲故事”,每年活动的前期准备需要9个月左右。计划经理要做历史文化调研,也要行走社区以确定店铺和导赏路线,更要与店主、街坊深入交流以挖掘故事。找到合适的店铺并挖出故事并不容易。曾慧敏说,去年在油麻地,为了与一家上海理发铺合作,计划经理梁梓豪“每天路过5次”、坚持了一段时间才与店主混熟。他因此培养出“街坊情”,现在定期去那家店理发。

曾慧敏说,“城市闸志”开展几年来,他们找到很多体现“香港精神”的故事,比如在昔日制衣业中心深水埗,随着制衣厂迁走,产业链的各环都要应变,逐渐演变成现在以创意设计为主。

“时移世易、经济转型之下,不少店主紧守岗位、变通求生。我觉得这种精神值得记录下来,让下一代明白并传承。”她说。(郜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5月17日 第 11 版)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