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经典文集 、经典文集推荐
2023-04-22 01:53  浏览:47

有哪些著名经典散文

苏叔阳《春天的梦》

冰心《一日的春光》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季羡林《清塘荷韵》

王剑冰《绝版的周庄》

余秋雨《老屋窗口》《苏东坡突围》《一个王朝的背影》

汪曾其《胡同文化》

郁达夫《故都的秋》

老舍《济南的冬天》

还有舒婷、徐志摩、汪国真等等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提取码: ujb7  

十本适合闲余时间阅读的经典散文集

下面是的书籍没有名著的深奥艰涩,大多需要提前了解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无需长篇小说需要集中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希望大家喜欢:

 《文化苦旅》

余秋雨

说到散文中的名家与经典,《文化苦旅》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首屈一指。

大概光是“出版20余年,是全球华人一家三代共同的文化烙印,重塑了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 正版脱销近5年,盗版猖獗销售2亿册。 是当代中国被盗版次数最多、数量最惊人的书。”这两点,我们就已经能够感受到这本书的内容价值与重量。

我的感觉就是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本既轻松有品又深奥的游记,不同于驴友的粗糙也不同于攻略的僵硬,无论是都江堰,莫高窟还是西域,作者的视角首先就是非常独特的,可谓是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带给我很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文化体验。在开拓视野的同时自己好像也跟着作者周游了一番,对我来说略微深奥就在于哈哈我查了好几次字典。

总之,80年代以后的读书人,谁能回避或躲开余秋雨呢?真的是非常值得细细品读汲取精华的一本书,不妨荡气回肠走一遭沧桑,相信一定也会为你带来一场深度与有趣并存的阅读体验。

《病隙碎笔》

史铁生

可以说《病隙碎笔》是本张书单中我***的一本,也是最适合碎片化阅读的一本书,大概也源于它是因作者本人而直白地唤醒我的情感共鸣。

写这本书的时候,史铁生的双肾功能衰竭,只能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每三天透析一回,只有第二天身体和精神状况稍好能够动一会笔。

也难怪这243则关于生死,苦难与信仰,残缺与爱情,神命与法律,写作与艺术等等人生命题在内的生命笔记长短不一,最长的的篇章也长不到哪去,大概这就是病隙碎笔之“碎”所在吧,缝隙小到令人动容心酸,给人一种作者是在用生命写作之感。

但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在字里行间发现一丝作者因病落下的愁苦与阴影,这些断断续续记录下来的思绪也毫不琐碎,而是像被一股力量牵引着有着内在强大的连贯性。

书中许多和人生命题有关的思考,既执着又开阔,既深刻又平易近人,皆引人沉思,发人深省。

类似于“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这种一语中的一句万言让我印象深刻的箴言也有很多,所以我不只是感慨且受益于这些因在生死与苦难面前幸存而更深刻明白的文字,更是发自内心地敬仰与钦佩史铁生这个人。

写作即是他的生命,身体虽残缺,但是思想比我们任何人都更丰满完整。

抛开所有的头衔与标签,他也值得我们一读,且我们应该去读,因为我们才是真正的受益人,真的觉得自己很感恩也很幸运,有幸捧读。

 《人生哲思录》

周国平

这本书的性质介于辞典和文摘之间,内容是周国平文字的一个摘录,形式是像辞典那样按照主题和关键词加以详细分类。

对我们这些老读者而言,它更像是辞典,用它可以轻易地检索到周国平在某一问题上的精辟论说,虽然我更喜欢从他的那些经典散文集中标记摘录,因为有文字的延展会帮助我更好地记忆与领悟。

对新读者而言,它就更像文摘,这也是我初读周国平的时候接触的***本书,当时就觉得非常惊喜,因为平日读书的时候我们都喜欢标注,而这本书就像是浓缩的精华,直接把那些值得标注的文字段落一次性聚集在一本书,而且还帮你分类整理得当。

现在我突然发现,我每读一本书的阅读后进程中的书摘部分,每次都分类整理积累素材的形式灵感,可能就来源于这本书的编排形式。

读它你可以先清晰地一窥周国平的文字与思想的基本面貌。全书分为四编: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正如周国平所言:它们实际上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所以他给这本书取名为人生哲思录。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这本书收录了125篇王小波的经典杂文和随笔,内容涉及非常广泛,有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评论,创作谈和文论,少量的书评,一些域外生活的杂感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点等等。

如果说《人生哲思录》是将周国平的思想精华聚为一体,那么《沉默的大多数》就是比较完整地体现了王小波的总体思想,智慧以及良知修养。

杂文可谓是王小波的招牌,而这本书的风格也真的是非常“王小波”,字里行间尽显嬉笑怒骂与黑色幽默的文笔风格,好几次我都忍不住笑出声,笑完又陷入深思。

书的文体虽然非常散漫,比起写文章,更像是在写一封信或是一段录音记录,但是不会令人感到不适,相反给我一种平易近人与心对话的感觉,自在直白易懂,又不乏深刻。

书如其人,光是读他的文章就能感觉到这个人的“有趣”,尽显人格魅力,如果你要读王小波的话,这一本就是非常合适的入门选择。

 《人生最美是清欢》

林清玄

《人生最美是清欢》是林清玄2016年出版的全新散文集,里面的48篇经典篇目,都是由千万网友精心甄选而成的,可谓是横跨林清玄四十五载创作生涯,最能代表林清玄作品风格和思想智慧的作品集。

全书共分为六辑,包括人间有味、活在当下、随遇而安、天寒露重、不忘初心、从容一生等六大人生主题,光是看名字就被吸引。

提到林清玄,就离不开“禅意”,感觉他的文风字里行间就是想要传达给我们“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这样的一种心境,希望我们可以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能从浮躁的世界找到内心的平静。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所以如果你的人生追求或者喜好如此,读一读林清玄应该就会非常你的胃口。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本很美的书,无论是装帧排版插画还是作为主体的字中有画的内容本身,每一页都很漂亮, 彩页用的都是比较清淡的颜色,十分清新。

如果你想读林清玄,在他每一本名字都很文艺的众多散文集又不知该如何选择,不妨就从这一本林清玄执笔45周年的白金纪念版读起。

 《送你一颗子弹》

刘瑜

作为南方报业的专栏撰稿人,刘瑜主要写两类文章,一类是没什么情绪色彩的政论时评,还有一类是自己的生活随笔,《送你一颗子弹》就是后者的合集。

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记录的都是作者在2005—2009年左右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就如作者在结语中所言,她的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

总之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有趣”,打破了我对女博士的传统印象,觉得笔者就像一位平易近人的朋友,正坐在我的对面,和我侃侃而谈,而从她的言语中,我能够感受到她的聪明优雅,睿智独到,幽默风趣。

也许没有史铁生那么深刻没有周国平的哲思也没有林清玄的禅意,但是毕竟这不是一部散文集而是本意非成书的生活随笔,所以你不妨就和我一样把它作为自己的灵感手册,闲来翻开扉页和作者畅谈几句。

书中是作者关于这些生活中小事的观点看法与分析,那么你呢?这些问题你又是怎么想的呢?不妨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反复推敲思考,相信收获也会不少。

 《这些人,那些事》

吴念真

吴念真被称为“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位知名导演,而这本书就是他在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他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那些静静流淌的命运,那些再普通不过的人,再平常不过的日子。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文字很温暖真诚,不华丽,但掷地有声。有好几次忍不住笑出来,也会忍不住流出眼泪来,一帧一帧好像连带着自己的回忆也被唤醒。

看完后去看了其他购书者的留言书评,头一次看到几乎是清一色好评的现象,不***感慨,原来无论是文字还是为人处世,这世上还是真情实感最得人心。

一厘米厚度左右的一本薄薄的书,却承载着太多往事,有很多饱含真善美的故事,等待着你去翻阅,不妨由它去把你内心沉睡的那些东西唤醒。

推荐在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地阅读,静静地感动。

《皮囊》

蔡崇达

同样是讲故事,《皮囊》的评价就有非常极端的两种声音。一种人觉得这本书非常压抑,所谓情不自***地感动流泪都是夸张溢美之词,作者不过就是在用别人的不幸来回味自己的成功轨迹;一种人觉得这本书读起来很有味道,也给人思考,算是好书,佩服作者对于世间人的包容和理解和深刻的自我剖析。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想必争议如此之大,也会勾起你去亲自感受一番的兴趣 。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新人新作的来头很大,由韩寒监制,莫言、白巖松、阿来、阎连科等人联名推荐,连刘德华都为这本书亲自做序。

我的感受就是,既有抗争也有共鸣,比起去评判什么,怀疑真实性,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面镜子,从故事中的那些人事身上来审视自己,就像我为这本书写下的书评名所言:希望我这副“皮囊”下的人生,不那么用力,而是丰富的安静。

《自在独行》

贾平凹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载入世界文学史册的文学家之一,因为贾平凹这个名字也是我们在大学学习《现当代文学》时出现在课本的三个字,考卷上也多次出现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比如《废都》《高老庄》等,所以看到他新出了散文集,***感觉就是很神奇。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执笔40年高水准散文精粹,主题是: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

为什么说是写给独行的人?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孤独,但其实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与其说我们是孤独的孤立的,不如说我们是会独立思考个体,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内心有一片宁静,能够体察生活,感悟人生。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

正如周国平所言:***的人生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人间草木》

汪曾祺

现在很流行“生活家”的标签,不知道他们是否读过被称为“20世纪以来备受国人推崇的生活家”的汪曾祺。

感觉如今这样的老头儿再也难有了,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已不懂得发现和感知这自然中的万物生灵了。而 《人间草木》便是汪曾祺的随笔体会,是他细腻的生活。

正所谓“看花鸟看虫鱼,看的都是人生。谈食物谈故人,谈的都是情怀。”我们总能在平平淡淡的文字里面,感受到其中流淌着的一种叫做生活的东西。

这本书的硬壳精装本非常精致美观,本身就像一个艺术品。若你也能有一番闲情雅致,推荐在饭后泡杯茶静下心来慢慢看,就如冯思嘉所说:惬意的事情就是午后、清茶、老歌和这本书。像是和家中老人懒洋洋聊天,又像是听老学者慢悠悠开讲座,始知现代汉语也能有如此韵味。

静下心来后我便总是能够在汪曾祺的文字里找到那份静气与意趣,虽然刚开始读时每次拿起都觉得太过寡淡,觉得不似精彩的小说那么浓烈。但是其实人生本就寻常,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感动就在于能够从这些平常的内容字里行间中,感受到这位可爱的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满满的希望。

突然觉得,能将每个平常的日子过成诗,随波逐流的做一个普通人,就挺好。

认真来说,一个人受一本书“影响”,无非是一种自我发现,这是读书***的乐趣之一,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着的东西被唤醒。

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读书时,无论是谴责还是辩护,都是极其狭隘的立场,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对话式”的理解,其中既有抗争,也有共鸣。

所以看书过程中的思考和书毕后的总结,都是必不可少。

希望这张书单同样也能够被你参考,为你所用,无论是地铁等车课间还是睡前,相信它们一定也会是可以帮助你碎片化高效阅读的不二首选。

哪本散文集最经典

你认为哪本散文集最经典呢?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对经典的散文集的理解都不一样。以下是我认为的最经典的散文集,与你分享!

哪本散文集最经典【1】

我在美丽的日本

川端康成

春花秋月杜鹃夏

冬雪皑皑寒意加

这是道元禅师作的一首和歌,题名《本来面目》。

冬月拨云相伴随

更怜风雪浸月身

这是明惠上人(1172-1232)作的一首和歌。

当别人索书时,我曾书录这两首诗相赠。

明惠在这首和歌前面还详细地写了一段可说是叙述这首和歌的故事的长序,以阐明诗的意境。

元仁元年(1224)12月12日晚,天阴月暗,我进花宫殿坐禅,及至夜半,禅毕,我自峰房回至下房,月亮从云缝间露出,月光洒满雪地。

山谷里传来阵阵狼嗥,但因有月亮陪伴,我丝毫不觉害怕。

我进下房,后复出,月亮又躲进云中。

等到听见夜半钟声,重登峰房时,月亮又拨云而出,送我上路。

当我来到峰顶,步入禅堂时,月亮又躲入云中,似要隐藏到对面山峰后,莫非月亮有意暗中与我作伴?

在这首诗的后面,他继续写道:

步入峰顶禅堂时,但见月儿斜隐山头。

山头月落我随前

夜夜愿陪尔共眠

明惠当时是在禅堂过夜,还是黎明前又折回禅堂,已经弄不清了,但他又接着写道:

禅毕偶尔睁眼,但见残月余辉映入窗前。

我在暗处观赏,心境清澈,仿佛与月光浑然相融。

心境无边光灿灿 明月疑我是蟾光

既有人将西行称为“樱花诗人”,那么自然也有人把明惠叫做“月亮诗人”了。

明明皎皎明明皎

皎皎明明月儿明

这首仅以感叹声堆砌起来的“和歌”,连同那三首从夜半到拂晓吟咏的“冬月”,其特色就是:“虽咏歌,实际不以为是歌”(西行的话),

这首诗是坦率、纯真、忠实地向月亮倾吐衷肠的三十一个字韵,与其说他是所谓“以月为伴”,莫如说他是“与月相亲”,亲密到把看月的我变为月,被我看的月变为我,而没入大自然之中,同大自然融为一体。

所以残月才会把黎明前坐在昏暗的禅堂里思索参禅的我那种“清澈心境”的光,误认为是月亮本身的光了。

正如长序中所述的那样,“冬月相伴随”这首和歌也是明惠进入山上的禅堂,思索着宗教、哲学的心和月亮之间,微妙地相互呼应,交织一起而吟咏出来的。

我之所以借它来题字,的确是因为我理解到这首和歌具有心灵的美和同情体贴。

在云端忽隐忽现、照映着我往返禅堂的脚步、使我连狼嗥都不觉害怕的“冬月”啊,风吹你,你不冷吗?雪侵你,你不寒吗?

我以为这是对大自然,也是对人间的一种温暖、深邃、体贴入微的歌颂,是对日本人亲切慈祥的内心的赞美,因此我才书赠给人的。

以研究波提切利而闻名于世、对古今东西美术博学多识的矢代幸雄博士,曾把“日本美术的特色”之一,用“雪月花时最怀友”的诗句简洁地表达出来。

当自己看到雪的美,看到月的美,也就是四季时节的美而有所省悟时,当自己由于那种美而获得幸福时,就会热切地想念自己的知心朋友,但愿他们能够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这就是说,由于美的感动,强烈地诱发出对人的怀念之情。

这个“朋友”,也可以把它看做广泛的“人”。

另外,以“雪、月、花”几个字来表现四季时令变化的美,在日本这是包含着山川草木,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一切,以至人的感情的美,是有其传统的。

日本的茶道也是以“雪月花时最怀友”为它的基本精神的,茶会也就是“欢会”,是在美好的时辰,邀集最要好的朋友的一个良好的聚会。

──顺便说一下,我的小说《千只鹤》,如果人们以为是描写日本茶道的“精神”与“形式”的美,那就错了,毋宁说这部作品是对当今社会低级趣味的茶道发出怀疑和警惕,并予以否定的。

春花秋月杜鹃夏

冬雪皑皑寒意加

道元的这首和歌也是讴歌四季的美的。

自古以来,日本人在春、夏、秋、冬的季节,将平常四种最心爱的自然景物的代表随便排列在一起,兴许再没有比这更普遍、更一般、更平凡,也可以说是不成其为诗的诗了。

不过,我还想举出另一位古僧良宽所写的一首绝命诗,它也有类似的意境:

秋叶春花野杜鹃

安留他物在人间

这首诗同道元的诗一样,都是把寻常的事物和普通的语言,与其说不假思索,不如说特意堆砌在一起,以表达日本的精髓,何况这又是良宽的绝命诗呢。

浮云霞彩春光久

终日与子戏拍球

习习清风明月夜

通宵共舞惜残年

并非逃遁厌此世

只因独爱自逍遥

良宽的心境与生活,就像在这些诗里所反映的,住的是草庵,穿的是粗衣,漫步在田野道上,同儿童戏耍,同农夫闲聊,

尽管谈的是深奥的宗教和文学,却不使用难懂的语言,那种“和颜蔼语”的无垢言行,同他的诗歌和书法风格,都摆脱了自江户后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日本近代的习俗,

达到古代的高雅境界,直到现代的日本,他的书法和诗歌仍然深受人们的敬重。

他的绝命诗,反映了自己这种心情:自己没有什么可留做纪念,也不想留下什么,然而,自己死后大自然仍是美的,也许这种美的大自然,就成了自己留在人世间的唯一的纪念吧。

这首诗,不仅充满了日本自古以来的传统精神,同时仿佛也可以听到良宽的宗教的心声。

望断伊人来远处

如今相见无他思

良宽还写了这样一首爱情诗,也是我所喜欢的。

衰老交加的六十八岁的良宽,偶遇二十九岁的年轻尼姑纯贞的心,获得了崇高的爱情。

这首诗,既流露了他偶遇终身伴侣的喜悦,也表现了他望眼欲穿的情人终于来到时的欢欣。

“如今相见无他思”,的确是充满了纯真的朴素感情。

良宽七十四岁逝世。

他出生在雪乡越后,同我的小说《雪国》所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

就是说,那里是面对日本的北国,即现在的新潟县,寒风从西伯利亚越过日本海刮来。

他的一生就是在这个雪国里度过的。

他日益衰老,自知死期将至,而心境却清澈得像一面镜子。

这位诗僧“临死的眼”,似乎仍然映现出他那首绝命诗里所描述的雪国大自然的美。

我曾写过一篇随笔《临终的眼》,但在这里所用的“临终的眼”这句话,是从芥川龙之介自杀遗书中摘录下来的。

在那封遗书里,这句话特别拨动了我的心弦。

“所谓生活能力”,“动物本能”,大概“会逐渐消失的吧”。

现今我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像冰一般透明的、又像病态一般神经质的世界。

我什么时候能够毅然自杀呢?这是个疑问。

唯有大自然比持这种看法的我更美,也许你会笑我,既然热爱自然的美而又想要自杀,这样自相矛盾。

然而,所谓自然的美,是在我“临终的眼”里映现出来的。

1927年,芥川三十五岁就自杀了。

我在随笔《临终的眼》中曾写道:“无论怎样厌世,自杀不是开悟的办法,不管德行多高,自杀的人想要达到圣境也是遥远的。”我既不赞赏也不同情芥川,还有战后太宰治等人的自杀行为。

但是还有另一位年纪轻轻就死去的朋友,日本前卫派画家之一,也是长期以来就想自杀的。

“他说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还说死就是生,这些话像是他的口头禅。”我觉得这位生于佛教寺院、由佛教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他对死的看法,同西方人对死的想法是不同的。

“有牵挂的人,恐怕谁也不会想自杀吧。”由此引起我想到另一桩事,就是那位一休禅师曾两次企图自杀的事。

在这里,我之所以在“一休”上面贯以“那位”二字,是由于他作为童话里的机智和尚,为孩子们所熟悉。

他那无碍〔奔放的古怪行为,早已成为佳话广为流传。

他那种“让孩童爬到膝上,抚摸胡子,连野鸟也从一休手中啄食”的样子,真是达到了“无心”的***境界了。

看上去他像一个亲切、平易近人的和尚,然而,实际上确实是一位严肃、深谋远虑的禅宗僧侣。

还被称为天皇御子的一休,六岁入寺院,一方面表现出天才少年诗人的才华,另一方面也为宗教和人生的根本问题所困惑,而陷入苦恼,他曾疾呼“倘有神明,就来救我。

倘若无神,沉我湖底,以葬鱼腹!”当他正要投湖时,被人拦住了。

后来有一次,由于一休所在的大德寺的一个和尚自杀,几个和尚竟被株连入狱,这时一休深感有责,于是“肩负重荷”,入山绝食,又一次决心寻死。

一休自己把那本诗集,取名《狂云集》,在《狂云集》及其续集里,可以读到日本中世的汉诗,特别是禅师的诗,其中有无与伦比的、令人胆颤心惊的爱情诗,甚至有露骨地描写闺房秘事的艳诗。

一休既吃鱼又喝酒,还接近女色,超越了神宗的清规戒律,把自己从***锢中解放出来,以反抗当时宗教的束缚,立志要在那因战乱而崩溃了的世道人心中恢复和确立人的本能和生命的本性。

一休所在的京都紫野的大德寺,至今仍是茶道的中心。

他的书法也作为茶室的字幅而被人敬重。

我也珍藏了两幅一休的手迹。

一幅题了一行“入佛界易,进魔界难”。

我颇为这句话所感动,自己也常挥笔题写这句话。

它的意思可作各种解释,如要进一步往深处探讨,那恐怕就无止境了。

继“入佛界易”之后又添上一句“进魔界难”,这位属于禅宗的一休打动了我的心。

归根到底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对“进魔界难”的心情是:既想进入而又害怕,只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这种心境有时表露出来,有时深藏在内心底里,这兴许是命运的必然吧。

没有“魔界”,就没有“佛界”。

然而要进入“魔界”就更加困难。

意志薄弱的人是进不去的。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这是众所周知的禅宗的一句口头禅,若将佛教按“他力本愿”和“自力本愿”来划分宗派,那么主张自力的禅宗,当然会有这种激烈而又严厉的语言了。

主张“他力本愿”的真宗亲鸾也有一句话:“善人尚向往生,况恶人乎”,这同一休的“佛界”“魔界”在心灵上有相通之处,也有差异之点。

那位亲鸾也说,他“没有一个弟子”。

“逢祖杀祖”“没有一个弟子”,这大概又是艺术的严酷命运吧。

禅宗不崇拜偶像。

禅寺里虽也供佛像,但在修行场、参禅的禅堂,没有佛像、佛画,也没有备经文,只是瞑目,长时间静默,纹丝不动地坐着。

然后,进入无思无念的境界。

灭我为无。

这种“无”,不是西方的虚无,相反,是万有自在的空,是无边天涯无尽藏的心灵宇宙。

当然,禅也要由师指导,和师问答,以得启发,并学习禅的经典。

但是,参禅本人始终必须是自己,开悟也必须是靠独自的力量。

经典文学书籍推荐

经典文学书籍推荐:

1.鲁迅《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2.老舍《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出名文学小说之一,曾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给文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

3.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4.沈从文《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5.傅雷《傅雷家书》

“家书抵万金”!

这是一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书信集:

一位中国父亲给远在欧洲学艺的孩子的家书。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

初中生必读经典散文集

初中生必读经典散文集如下文:

1、《心灵百合》,毕淑敏

《心灵百合》是由毕淑敏所写的散文集,毕淑敏的散文平淡中寓存着绚烂之性灵,朴实中包含着 奇思妙想,谐和中充盈着蓬勃之美。

其间较少 黄钟大吕,多 横笛短吹,却能推演得 气象万千, 落英缤纷,抵达人生、生命和人性的最深处,给人以躲闪不及的撞击感。在健康的格调、阳光的品质、耐人寻味的智慧和优雅的行文中,蕴含着温馨的哲理和迷人的真情,仿佛青橄榄一样耐入咀嚼,散发着挥之不去的韵味。

2、《林清玄散文》,林清玄

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至散文艺术中来了。本书内容包括:少年游,金色印象,佛鼓,雪中之火。

3、《先知》,(黎)纪伯伦著,冰心译

《先知》是著名诗人、画家纪伯伦的代表作品,意境高深,主题明确,在这个作品里极大的体现了善与美的交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名著,给人遐想,赋人启迪。

4、《瓦尔登湖》,(美)索罗著,徐迟译

《瓦尔登湖》是1854年首次出版的散文集,作者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该书是作者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书中经典语录:“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5、《灵魂独行》,周国平

本书是周国平首部“出行 哲思录”,极其真实详尽地记录了每一次远离国门的日子中的 所见所闻所思所忆,再现了作者执著而超脱的灵魂之旅。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采和哲思中领悟智慧和超然。

6、《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

《各自的朝圣路》是周国平发表散文的结集。关于书名,作者解释说,一是因为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那些精神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自己写作时心中常怀想着那些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

7、《缘缘堂随笔》,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书中富有浓郁乡土风情的漫画,隽永疏明语淡意深的散文,再辅以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风貌、民俗乡情的摄影图片,让酷爱水乡文学的朋友读之心弦拨动,倍感亲切。

8、《我与地坛》,史铁生

《我与地坛》是2011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作者是史铁生。该书收录《我与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秋天的怀念》《记忆与印象》等以记事为主的散文,配以少量图片。是作者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9、《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

《我的精神家园》是由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于2008年出版的杂文自选集,作者是王小波。全书分为文化篇、艺术篇、社会篇三部分,话题大多涉及作者对生活的方式,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道出了人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虑及的生活,使人们不再混混噩噩地生活在世俗社会中间。

10、《贾平凹散文选》

本书是贾平凹自创作以来的新编散文精选集,共收入其散文74篇。包括《丑石》《静虚村记》《哭三毛》等众多名篇佳作。散文内容丰富,涉及世俗百态,人情种种,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求真、善、美,表现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耐人品读。本书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贾平凹散文》编辑。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有哪些?

现代文学 经典文集|长篇小说

鲁迅文集林语堂文集丰子恺文集张爱玲文集路遥文集罗兰文集梁实秋文集钱钟书文集余光中文集沈从文文集三毛作品集王朔文集汪增祺文集 余华文集池莉文集王小波文集 苏童文集李碧华文集 安妮宝贝作品集史铁生文集余秋雨文集彼岸花 贾平凹文集 俞平伯文集 橘子红了 上海宝贝儿 朱自清散文全集 西藏生死书 万历十五年 曹禺全集 尘埃落定 周渔的火车 终极档案 金粉世家 张恨水张恨水文集三寸金莲 老舍作品集狼图腾 王跃文文选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中国式离婚 感情动物 李敖作品集 巴金作品选 历史的天空乔家大院 玄驹 临界婚姻伊人,伊人 烟醉 巴黎飞鱼朱元璋 穆斯林的葬礼 夜在烧 兰若小倩白鹿原 新结婚时代 白先勇作品集丁玲作品集 傅雷家书 北方的河张居正 深宅活寡 舞者官司 货币战争 沧浪之水闯关东 第三种爱情 暗算沉河 最后一个匈奴 爱你两周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血色浪漫 流云尼玛荒原上的阳光 简桢散文集 美的历程  慢慢仔细、认真品味以上书籍,阅读会使得您会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了解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书,观天下。 书,理百态。

经典文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经典文集推荐、经典文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