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漓江东岸
一大早,我就来了。
晨练的人不少。
远远地,我听到八段锦的伴奏乐,无论在哪个城市。
可见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9种健身气功,八段锦是最受欢迎的。
除了八段锦,我还认真自学过六字诀、大舞。太极养生杖、易筋经、五禽戏稍有涉猎。
花桥很漂亮
花桥是桂林最古老的联拱石桥,全长135米,桥上有风雨长廊。
从旱桥步入水桥,小东江在桥下缓缓流过。
七星八景
沿着风雨长廊,观赏两岸山峰。
这里有七座山头,就像天上的北斗七星。
有三座山峰,像斗柄,叫“月牙山”;有四座山峰,像斗勺,叫“普陀山”。
因此合称“七星山”。
快立冬了,山没那么翠,花没那么多。
若是山花烂漫之时,走过花桥,满溪流水半溪花,当得起“花桥”二字。
当地风物铜像
除了米粉,我很想尝一尝柚子。
当然,还有荔浦芋头。
又见石刻
此普陀山有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米。
可惜不识四峰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千年乌龟
在前往七星岩的路上,有一玄武洞,有一正一偏,两座仿古混凝土结构阁楼。
透过阁楼南窗,可以看见明代浮雕“龟蛇合一”。
阁中有一玻璃围栏,里面有一块毛巾,覆盖有一物。
揭开一看,原来是只大乌龟。
墙上文字介绍,千年乌龟。
我不信有千年,但是摸摸小动物没毛病。
我摸了摸大乌龟的龟壳。
整点进洞
又见石刻
1637年,徐霞客在桂林山水之间徜徉近一个半月,遍游桂林四周胜景。
虞山、叠彩山、伏波山、七星岩、屏风岩、中隐山、侯山、牛角岩、狮子岩等等,其中,七星岩和雉山分别上过两次和三次。
新名与旧名
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 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
“第一洞天”四个字,是明代画家张文熙所题写的。
百科上找不到他的介绍。
在其他网站上找到:字念华,桂林市人。
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
由读书中秘,改御史,巡按陕西、浙江兼浙江乡试考官,以应天府丞、太仆卿致仕。
为官执法宽严适度,调解纷争,公平善断,越人钦服,建祠以祀。
辞官回桂后,赋诗撰文,以著书自娱。
擅长书法,在七星岩内书刻“第一洞天”四字。
814米的游程
我们参观的是岩洞中层。
上层是顶穹残存的洞迹,下层是仍在发育的地下河
狮子回头望骆驼
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你可以尽量地发挥想象力,觉得像啥都行。
这里是狮子和骆驼。
别说,一说还真像。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照片拍不出来洞穴的深邃广阔感。
在洞穴上方,有三个石柱,在红蓝灯光的映衬下,还真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pose造型。
当导游小姐姐说到这是三结义时,忽然想到11月1日,因心梗在西安辞世的关羽的扮演者陆老师……
《古今大战秦俑情》里的秦始皇,94版《三国演义》里的关二哥,和《大话西游》里的牛魔王。
世间再无关云长。
不同的景观
这里的洞温常年保持在20℃左右。
越走越热,我脱了外衣,只穿短袖,感受洞里的清凉。
岩洞分为6个洞天,35处景观。
有的景观我已经忘记叫什么名字了。
其实叫什么不重要,只要静静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好。
群龙戏水和江山多娇
这里是岩洞中,我认为最美的景致。
所以我主动拍了一张照片,摄影师不是说免费的吗?
一路前行
导游小姐姐用手电在石柱上摇晃,影子挺像一只熊猫坐在石上摇头晃脑。
亲眼目睹更有趣。
叶公好龙
这个景观叫叶公好龙,挺像那么回事。
洞顶有两段曲延的石柱,就像两条腾云驾雾的巨龙来看望叶公,而叶公被惊吓地身子倒向一侧……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野猴
出了岩洞,又见天日。
只见野猴在石栏上悠然闲坐,下一秒却突然变脸冲向我和2个一起游洞的小姐姐,吓得我们惊声尖叫。
桂林山水符号
骆驼山,这也太像了。
明代末年有江南名士隐居于此,遍种桃花。
春天,桃花花开如红霞一片,仿佛给骆驼山披上赤霞,景色极其优美,称之为“驼峰赤霞”。
现在我看到的是“驼峰绿浓”,骆驼山被绿树灌木环绕着。
天空之镜
帮一起游洞的小姐姐拍照,橙色衣服挺上镜,小姐姐的笑容也甜甜的。
无缝拼图
其实这是两张照片拼起来的。
我看到喂鱼大叔身旁放着一把水果刀,这是要现场捞鱼宰鱼吗?
他说弄了点花,等会把花切割小片,喂鱼。
好像是南瓜花,或者是丝瓜花。
爱心大叔。
友情提示
不敢靠近,不敢逗弄。
被刚才那只吓到了。
吃油条的孙大圣
有一对老夫妻在喂猴。
油条它也吃,油炸的东西适合它的肠胃吗?
最有价值的人文景观
这几天看了那么多石刻,终于来到了桂海碑林博物馆,系统了解。
户外展区
这里有很多从各处(西山公园、工人文化宫等地)搜集来的石座、石鼓、石臼等等,有简介。
灌木丛中,残存的石构件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古老的传说。
挺有新意的展示布置,但在户外,风吹雨打,它们还要继续承受着岁月的打磨和洗礼。
应该是“三藩之乱”
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揭开了“三藩之乱”的序幕。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月,吴三桂派遣他的从孙吴世琮攻打桂林,杀了孙延龄,迫使马雄镇降。
马巡抚大呼曰:“吾义守封疆,不能寸斩汝以报国,死吾分也!”
被杀,时年四十有四。
桂林和昆明的联系+4。
重修诸葛武侯祠记
墙上陈列着明清以来的重修诸葛武侯祠记,原位于宝贤中学内,分别是崇祯年间、隆武年间(介绍资料有误,写成武隆二年1646年)、康熙年间。
而阳朔翠屏山下翠屏等7个自然村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有目前桂林地区唯一的武侯祠。
有航拍显示,翠屏村的村落均分布在河岸两旁,连起来似乎有“北斗七星”的形状,北斗所处的位置就是恰指向昔时诸葛亮出山隆中方向。
挺神奇的。
历经三朝,只升不降
吕公去世后,张居正认为他就是当代的丙吉,称赞他“公质行多长厚,余独心服其在政府,断断乎有古大臣之风”。
吕调阳于《明史》无传,但张居正曾为他撰写墓志铭,记载其生平事迹。
古井圈
这里集中了宋明清的古井圈。
有的井圈很大,凹槽很多,很深,均匀分布,感觉像是刻意琢出来的。
有的井圈很小,估计只够一个木桶放下去取水,凹槽很浅,很少。
终于到了
桂林石刻,够多,够丰富。
自唐以来,遍布桂林山岩。
摩崖大观,只在桂林。
历朝历代风景游览路线
静江府城图
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元改静江路,故桂林在南宋、元时期又称为“静江”。
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改静江府为桂林府,从此正式确定了桂林的名称并沿用。
水月洞的观感各不相同
面对同一美景,南宋张诗人在清晨时看它,日出东方,朝阳灿灿;范诗人在夜半时看它,月挂长空,水中望月;清代文人看它,又赞叹漓水从洞中穿流而过的美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的一番感悟和体验。
米芾自画像
23岁(自古英雄出少年啊)的米芾来桂林任职,一年后离桂。
传说米芾在桂林任职期间,这里的奇山秀水、如诗景色给了他很多的艺术灵感。
元代陆友的《研北杂志》记载,米芾在桂林时,曾画过一幅《阳朔山图》来记录桂林的山水。
这是目前已有的史料中记载的最早描绘桂林山水的画卷。
可惜明代中期以后,《阳朔山图》真品失踪。
拓印的介绍
龙隐岩
这里是最集中,史称“摩崖殆遍,壁无完石”的龙隐岩。
的确很震撼。
而且在《我想去桂林》的MV里也出现过。
最有价值的元祐党籍石刻
有几个介绍牌,挑选最有价值的一些石刻,标注年代人物内容概况。
元祐党籍事件,目前遗存的,就是我此刻仰头看到的宋刻《元祐党籍碑》(1198年)以及广西柳州融水真仙岩碑刻《元祐党籍碑》(1211年,碑跋述为宋刻,学者考证疑为明后复刻)两件珍贵实物。
这段历史事件略有所知,过后看相关纪录片深入了解。
精美的石刻文字和画像
值得一看
我一个人徘徊此地良久,这时来了2个游客。
通过人与景的对比,可以看到当初工匠搭梯登高雕凿的不易。
千年来,摩崖石刻保存着一众文人墨客的大名佳作,而绝大多数石匠的名字无迹留存,无处可查。
石刻是一种考验其体力,技术,耐心的作业。
各种书体兼备,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不经石匠之手,哪能保留到千年后待你我观赏?
锤子斧子錾子,和羊毫、狼毫、紫豪一样,也是艺术的工具。
适合廉政教育的历史文章
桂林的价值和底蕴在这里一一呈现
时间有限,学识有限,看个大概,匆匆离去。
这里是桂林石刻的一个集大成的景点,亲眼看看,赞叹一二,也是不错的。
,